锤炼,以利于他的不断成熟和成长。
乔明松最后这一句话,点醒了伊海涛:在提拨使用楚天舒的问题上,省委主要领导还有分歧,不能因为照顾了一个楚天舒,却失去了上上下下的信任,这是政治上的感情冲动,不成熟,得不偿失。
在东南省三足鼎立的政治框架中,何天影纪委派的这条腿基本上跛了,林国栋组织派的这条腿却粗了不少,只有乔明松本地派这条腿没粗也没瘦,这鼎就有点向林国栋的组织派方向倾斜了。
官场上,利益的分配必须要照顾到方方面面,大小通吃是不现实的,一家独大更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官场上的平衡逻辑!
反复思量之后,伊海涛拿出了一个权宜之计,他还是推荐楚天舒为副市长的候选人,待看准了风向后再作定夺;如果汇报方案的时候风声不对,就退而求其次,让楚天舒来当“差配”,落选之后调任市发改委主任,为他进入下一届市级领导班子铺平道路。
政府换届,市长选举是等额选举,没有丝毫的悬念。副市长差额选举,也不容有失,得事先找好一个“差配”。“差配”是官场的非正式说法,指的是差额选举的配角。说穿了,就是一个陪选的。
“差配”虽说只是个摆样儿,但人选却很有讲究。
其一是找一个老实本分的,落选后给安排一个人大政协的位子,虽比不上正经当选来得正路,却到底也是晋升捷径,好歹算捡了个便宜。其二是找一个有发展前途的,这一届陪选,下一届就是当然的人选;这样,“差配”有指望,也会当得心甘情愿。
这些不能摆到桌面上来说,但大家都心照不宣。
反正“差配”总归要选出一个来,楚天舒也不失为一个上佳的人选。
因为只是一个未定的权宜之计,伊海涛没有急于与叶庆平等人通气,当然更不会告知楚天舒本人,只等着时机成熟再和他当面摊牌。
临近换届,传言和消息就满天飞。
虽然清除了唐逸夫等反对势力,但并不表示从此就没有了反对的声音。
何天影毫毛无损,还是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致远怀恨在心,他在京城高层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在升迁的机会面前,没有人会漠然处之,每每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官场上历来不缺少暗流涌动。
市委书记和市长几乎没有悬念,所以,边缘人物楚天舒就自然而然成了各种潮流交汇的漩涡中心。
毫无疑问,南岭县的老百姓认定楚天舒与历史上的“清官”没有区别,他是南岭百姓的“青天大老爷”,是带领人们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