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听到身后有拖拉机的声音,肖子校不动声色地走到外侧,把她护在里面:“可解决不了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找不到地域性的潜在资源优势,也是年年扶贫年年贫。”
这个道理余之遇懂。扶贫并非只是给钱给物,而是以贫困地区自力更生为主,外部力量帮扶为辅。否则那不是扶贫,而是“我养你”。那些个别没志气的人,也是因此成为懒汉的。
帮扶不难,自力更生却要有产业,这个产业就是肖子校说的地域性的资源优势。
余之遇看看被山峦包围的小村落,一时间找不到产业的方向。
她的沮丧那么明显,肖子校想忽略都难,他沉默了几秒,说,“除了山上那些药用植物,这里确实什么都没有。但药用植物能否成为这里的特色生态资源,还需要验证。”
余之遇一点就通,她眼睛倏地一亮,抓住他的手,声音是压不住的激动:“你的意思是要做一个中医药扶贫项目?”
肖子校注视她隐隐发光的眼睛,眉梢微扬:“我的兴趣和本职工作只在于道地药材研究,能否成为扶贫项目,不是我能决定的。”在没有绝对的把握前,他从不会把话说满。
余之遇晃了他手腕一下,微微嗔道:“过份谦虚等于骄傲,小肖教授你能真诚点吗?”
肖子校发现她心情好,或是有求于他时,便喜欢称呼他“小肖教授”。他笑得无声,稍一垂眸,目光落在她手上:“我真诚地提醒余记者,村民思想保守,我们这样拉拉扯扯,放在从前是要结婚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唇边的笑意还没散,余之遇甩开他手时回敬道:“放在从前,三十岁还没结婚,你就是重点扶贫对象。”
肖子校有点好笑地看着她炸毛的样子,感慨了一句:“也不知道国家分配的,什么时候到位。”
作者有话要说: 余之遇:“我怎么觉得进山像是羊入虎口?”
肖子校:“……我还什么都没做。”
作者:“人家的小手你摸了,你的小腰也让人家搂了,你还想做什么?”
肖子校:“你天天在哪琢磨给我使绊子,我还能做什么?”
--------
我以前一直不懂为什么扶贫先扶智。直到去年《渔火已归》完结后去内蒙采风,到了兴安盟科右中旗的一个扶贫村,听村书记讲了那个关于毛驴的故事,我才知道有人因生于贫困,因没有受过教育,而甘于贫困,且不愿自力更生,只等着国家救济。
而在那个贫困村,也有一个养老院,因为有一些政策上的扶持,能够给予村里的老年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