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利益,同时使两萨特拉普成为一个能够驱策的国家,如诸夏屡次对外战争中那样,击败一个敌国的同时使这个敌国为自己所用,用他们去消灭或是消耗另外的敌国。
桓温清楚地明白做到那一点不难,尤其是两萨特拉普已经率先求和的前提之下,差别不过是时间上的快慢。
登陆的海角并没有进行多么残酷的战事就完成占领,随后汉军开始向周边进行平推,抓捕了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异族人,使他们成为接下来建设桥头堡的劳力。
“我有一事不明。”刘铭是踩踏在红色的松软土地上,与一众袍泽共同押解抓捕到的一些俘虏:“此地入地贫瘠,他们以何为生?”
那些俘虏看上去皮肤很是黝黑,却不是非洲人种。以人种分布的话,应该是阿三那边的人种,并不是塞种人。
塞种人是一种亚白皮肤系人种,诸夏这边很早以前是称呼为塞人,最高接触是在西汉时期,根据记载是在大宛初见。
当代的汉人已经知道塞种人有另外一个称呼,波斯人是将他们称呼为斯基泰人,这个称呼是继承自帕提亚帝国。
当时的斯基泰人是帕提亚北方的一个强大民族,奴役着另外一些民族,相当于是帕提亚帝国背面的匈奴角色,一样是被锤了个半身不遂,后面多片区域尽管是塞种人居多,却不再具备大威胁。
海角这个地方环境看上去太恶劣了,土地全部是一种松松软软的面貌,风稍微大一些就能吹起一大片的烟尘,无论怎么看都不适合耕作。
除了土地松软之外,大多数的植物看着也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根本就看不到植物该有的绿色,更别说看到成片的绿荫。
这种景色在汉帝国的本土是看不到的。想要看到这种景观,需要等待关中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只是土地的颜色不会是土红色,是一种土黄色。
现在的人无法判断是因为什么让环境变得这么恶劣,其实是一种地下水干枯了的现象。可能是地下河断了,又或者干脆是没有能够留住该留下的水份,要是这种现象不断维持下去,地理环境很快就会变成戈壁面貌。
刘铭对于能够看到新鲜事物还是相当高兴,并且愿意花一些时间和功夫去探寻和理解。
“按理说,海边不应该是这般模样。”刘铭揪了一把枯黄了的杂草,放到鼻子下面闻了一闻,只闻到泥土的味道,没有半点植物的气味:“是土地盐渍化了吗?”
暂时没人能够回答刘铭的那个问题,需要有专门的科研队伍过来研究一下土壤,要是土壤表层没有问题,找到正确的地方进行深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