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的。
尤晓莺却提出了反对意见,校区内大部分都还是工地,没有任何围墙隔离开。学生毕竟还是童稚淘气的年龄,老师再三令五申不能去教室外面的工地。但现在学校里连个操场也没有,课间休息时,总不可能将学生们箍在教室里不让出来吧?可一旦将学生们放出教室活动,孩子又多,难免有师长监管不及的地方,一旦有学生闯入了工地,责任不是他们能承担得起的。
论教学经验,尤晓莺肯定是拍马不及学校里任何一个老师的。但她考虑事情时更习惯从某一个小点出发,用女性特有的细腻、以不同的视角分析问题。
在学校里他们不仅要负责为每一个学生传道授业,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更是甚于一切。
有了尤晓莺的坚持,学校特地让建筑队的工人们在教室前腾出一片空地,又将正在施工的区域用砖墙隔开。
一切准备就绪都已经是第二个月的八号了。九月八日这一天,是安县明桥小学正式成立的日子,学校没有举行太隆重的典礼,只是简单地将所有师生聚集在一起参加升国旗仪式,连旗杆都是临时搭建的。
场面却并不小,教室前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全校三百余名新生和二十余名教职工。每个以班级为序列排好的学生队伍前,都能看见一名两鬓花白的老师。
早上九点,在一曲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国旗徐徐升起。在迎风飘扬的红旗下,同样两鬓斑白的胡老穿着身较为正统的中山装,站到事先布好的办公桌上,中气十足地向在场的师生宣布:明桥小学正式成立了!
学校开始正常授课,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管理学校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正式授课的第二周,魏老师就敲响了尤晓莺办公室的门。
“小尤老师,我有点事想和你商量下。”
尤晓莺真正待在学校的时间不多,虽然从工行家属院的工地上抽调了一部分工人来修建校区,但那边工地现在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她只能每天上午在小学待一个小时左右。
在学校的管理上,尤晓莺算得上是个撒手管家。因为三人的分工不同,经验丰富的胡老师教主管教学方面,魏老师分管后勤事务,尤晓莺姑且算是财务出纳,手握钱袋子。这魏老师掐着点找上门来,不用费劲去猜,十有八、九还是和钱有关系。
果然,魏老师没多客套就直接切入正题。
“小尤老师,学校的食堂可不可以将扩建一下也供应学生午餐?”
在招徕教师之初,尤晓莺就充分考虑到任课教师的年纪普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