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稳定敦厚的考拉型人,销售方面选择相对外向和交际型的孔雀型及变色龙型,研发和实施方面选择以严谨精确的猫头鹰型等,不能单一选择同个类型人但也不完全迷信这两套性格测试。
陆承曜的这套团队组建模型对秦依组建团队帮助不小,但相应的,在筛选人才方面难度也大了不少,从团队正式组建到半个月过去,秦依只招回了两名销售,新公司没人敢轻易来。.
秦依原本想将团队挂靠在旭景名下,旭景是国际大企业,有旭景做后盾运作起来相对轻松许多,但相应的,包袱会重许多,贴上了旭景的标签,意味着以后每走一步,每说一句话都得再三斟酌,以免影响旭景股价,因此每一道对外宣传材料还是得层层往上,经过公司品牌部审核了,确定可以发布了才能发布出去,这其实和当初在宜宁也就没区别了。
这么一考虑秦依彻底将团队与旭景割裂开来,就连公司选址也改在了研发人员比较集中的科学园区,离秦依家里有些距离,每天开车来回都得近三个小时。
公司初开业,又在组建团队的关键时刻,需要忙的事多,三个小时的车程对秦依而言是极浪费的事,因此从把公司地址定下来后,秦依便在公司附近租了套房子暂住着,周末有空了再回家住,整天忙得不见人影。
秦止知道秦依在招人方面比较头疼,但他在这方面能帮秦依的不多,而且他也更倾向于让秦依自己来解决,因此并没有过多插足她的事业,只是对秦依创业的事其实还是有些不大乐意。
秦依到底是自己的女儿,她什么性子他再清楚不过,不是说她没有这个能力,只是不希望她太累,而且秦依性格上保守的一面,其实不大适合这种互联网创业。
当初秦止在bp上对秦依卡得这么紧,本也是存了让她知难而退的心思,没想着这稿子一改一个多月,她一声没坑,后面再拿来的稿子已经让他没法挑毛病,而且确实个有前景的行业,也是旭景目前的行业空白点,也就顺理成章,先给了两千万作为这个项目的a轮融资。
对这个项目而言,其实两千万算不得多。先撇去房租不说,光是人工成本就是大头,秦依算过一笔账,品推运营和设计方面人员月薪都得一万起,技术研发2万起,顶尖技术人员6万起,再扣掉将近四成的五险一金,以及季度绩效和奖金,三十个人一年的人工成本就得花到一千四百万左右,剩下的几百万还得留作房租水电及销售和地推的差旅费等,几乎没有剩余资金做宣传推广。
这账目一算下来,秦依觉得压力特别大,想在人工成本上控制一下开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