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东地以此平定,而且战事的解决不但十分迅捷,结局都是大胜,作为一个心怀二意之辈,温鸿当真觉得惊惧起来。
这个时代的人难免有些迷信,皇帝本人百战百胜,又因为是天桴宫所选,在即位之初就有天命所归的说法,温鸿十分担心,万一自己站出来与她作对,说不准会死无葬身之地。
一念至此,温鸿又甚是庆幸,虽然自己当初的目的是为了让皇帝大兴土木,消耗人力财力,但到底是以讨好的名义,往建州送了许多建造河渠需要的材料。
想起此事,温鸿再度真诚道:“实在是多亏了张君襄助,否则温某当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张并山行了一礼,道:“主公恐怕还得再送些木料去建平。”
他打听到消息,流波渠已经快要落成,但皇帝在东地战事之后,却下令将大批人口迁至中原一带。
——因着拆除邬堡的关系,豪强大族隐匿的人口被搜出许多,若从官府的数据看,东地在籍的人口数有一百五十多万户,平均一户五到六口人,然而除此之外,当地还有一百多万户的隐匿人口。
任何对世道有所了解的人,在了解到隐户数量后,都会明白,东地不安是必然的,要是安定了才奇怪,随着地方豪强大量兼并土地人口,谷州承州等地,实在已经到了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地步。
而陡然多出了那么一大批人的后果就是,虽然东部大量土地被罚没为官田,也会有人没有地种。
派人开荒田也是一个办法,不过短时间内不容易见到成果,事情上报到建平之后,天子很快拍板,既然南地大族被她拎过来挖沟,东地部分降卒,以及负隅顽抗直到最后都不肯拆邬堡的豪强,也可以照此办理。
消息传回东边,陈明等人也是如释重负,有些豪族过于顽固,除非举族诛灭,否则大军一走,还是会重新起事,把他们派去中部干活,至少方便了集中管理。
唯有一点让他们有些在意,东地这边大约会过去二十万青壮,然而流波渠已经进入收尾阶段,用不上太多人手。
张并山对此的猜测是天子打算营建宫室,不过他也没把话说死,而是仅仅故作高深地提了一句:“既然要用人,又怎能不消耗物料呢,主公从此时开始准备,等小皇帝需要用时,便可以有备无患。”
温鸿一直很吃张并山这一套,在给流波渠送石料、向前营兵马提供草料并上奏折表示自己纯属自愿请天子不要责备宋将军后,继续本着“让皇帝放心”跟“忽悠皇帝走上享乐之路”的意图,再度开始为朝廷的基建事业做贡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