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照料起居,也不带她念书,完全放任自流。而那时她李乘风与阿兄李琮,早已入东宫馆阁学习,似乎再长几年就要成为国之栋梁。
她到十几岁才勉强入了国子监,与门阀世族家的子女们同窗。
国子监的生活短暂,谈不上十分愉快,但也不能说一无是处。如今回想起来,那大概是她人生中最恣意的时期,不过都过去了。
长安傍晚街景显得匆忙,到处都是在闭坊前赶着回家的人。红衣金吾卫骑着高马腾腾而过,即将开始夜间都城的警备与巡防。
这时李淳一的车驾也驶进了宫城。承天门外东西朝堂,为中书、门下二省,是最接近帝国权力核心所在。继续往里,是外、中、内朝,格局规整泾渭分明。途中可见忙着点灯的小内侍,宫灯必须在规定的时辰内全部亮起,风雨无阻。
晚宴所在两仪殿,已算是内朝,女皇习惯在这里宴请群臣。今日晚宴,请的是昨日赢得击鞠比赛的大周骑手们。昨日吐蕃人遣出的皆是强劲骑手,因之前战败给大周,本想在击鞠赛中赢回一口气,可最终还是输了,且还要被大周朝臣嘲笑“吐蕃所谓精英骑手连大周文臣也打不过”。
击鞠是危险的游戏,但尚武的大周人嗜之如蜜糖。
让吐蕃人自取其辱的骑手们,是今晚女皇嘉奖的对象,也是供她挑选的成婚对象,因此,这宴会的动机显得耐人寻味起来。
“殿下来迟了半刻钟。”熟悉声音在李淳一身后响起,声音主人正是“不在被选择之列”的中书侍郎宗亭。
他往前一步,与李淳一并行。
李淳一好像不在意迟到,拢拢袖说:“相公走路没声,真是吓了我一跳。”
“殿下这么好吓唬吗?”
“本王胆子一向不大。”李淳一说。
宗亭不以为然地笑道:“殿下这些年没长个子,不好好吃饭吗?”李淳一这才意识到他长高了不少。七年前他不过比自己高了大半个头,现在她只勉强够到他肩膀。
“本王不矮,是相公太高了。”李淳一仍拢着袖子。
两人都走得不着急,好像因为“身边反正有个垫背的”所以根本不在乎迟到。
外面夜风凉凉,两仪殿内却歌舞声不歇,甚是热闹温暖。主位坐着女皇,东西两边分开坐着太女李乘风和骑手们,中间圆地毯上,高昌乐工正奏琵琶曲,叮叮咚咚即将收尾。
他二人进殿时,乐声刚歇。一番行礼免礼声之后,李淳一终能抬头看一眼女皇。七年前她头发漆黑如墨,但如今已是花白。
“怎来得迟了?”、“儿臣估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