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倒也行。就是不规整,有些麻烦。”郑老三细细想了想那块地方。
宋氏一边利索的擀着饺子皮,一边接过话题,“谁说不是呢?哎呦,四郎六郎眼看大了,这娶了媳妇就住不开了。”
“那地方对面不是也有一块一亩左右的荒地吗,一块买下来不好吗?面对面住着,隔着几米宽的路,跟一家人也没啥区别。”钱氏想了想,不解的问。
“村口官道上,人,车马来来往往,住着闹心。还想着过两年攒点钱再寻摸地方。”宋氏有些闹心。
“那就更得买下来了!多好的地方呀!”郑青鸾眼睛一亮,“咱们离镇近便,平时也没在意。可现在想想,不算远道的,不管去哪,打咱们村口过的,就有十来个村子。把那不规整的地方全搭成草棚子,夏天卖些解暑的绿豆汤,冬天卖鞋姜枣茶。其余的时候用大骨熬成汤,一人一文钱,进来随便喝,肚子就那么大,他能喝多少,一碗水的事,一天还不赚二三十文呀。加上赶集的日子,一个月二两银子是肯定能成。这都不用费劲,多搭个灶,添把柴火,我四婶一个人在家,抽空就能把这钱赚了。”郑青鸾边包饺子边说,“就是在下风口建个茅房,来忙的人去方便,一年卖粪也能卖一二两银钱。再把对面的地买下来,开个杂货铺子,反正四叔有进货的渠道,再进些油盐酱醋日用品,六郎哥守着就行,周围三个村子,谁家没个紧缺的时候,一天也能有二三十文的进账。这一年下来可不就多出几十两银子来。反正四婶在家也就是围着锅台转,六郎哥还当不得大用,守个店还是能行的。”
“哎呦!我的小乖乖,你这脑子是咋长的呦。”宋氏满眼热切的看着郑青鸾。郑老四一下放下心中的担子,这样一算,自家一年也能有百十两银子的收入,这可就是好日子了。
钱氏也高兴,这些年四房没少帮衬他们,要是真成了,多大的人情也还了。
钱氏和宋氏就说起了村中的家长里短,郑老三就和郑老四说起准备下场考试的事。郑青鸾心里也觉得一片安宁,只愿岁月静好。
晚饭很丰盛,炸好的雀儿,酸辣萝卜丝,白面肉饺子,比往年过年还丰盛。
晚上躺在被窝里,郑青鸾以为她会睡不着,不想,一觉到天明。雪已经停了,天气却越发冷了。
匆匆吃了早饭,把准备好的东西揣在怀里,和三郎往县里去。现在熟门熟路,大半个时辰就到了县城,没有多做停留,直接去了宝华寺而去。
宝华寺是整个渭城最富盛名的寺庙,相传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方丈无尘大师也是有名的得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