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说的什么话?难道做侄儿的有些权势就该徇私枉法?不巧,侄儿不愿为之。若是府上本分,何来此劫?就是侄儿出手相助,此事不少人知,便是本源回了国子监亦无好处。依侄儿说,不如让本源在家里好好读书,等性子沉稳些,事过境迁,再谋出仕之道,才是上策。”
虽然他心里认为以卫大伯和卫源的性子来看,他们父子不出仕方可保平安,实在是他们两个没有才干,又都想着从龙之功,乃是长泰帝最忌讳之事,这回不假思索地批了弹劾柳家的折子,未尝不是因为此故,但是外人不这么想,也都觉得静安郡主小题大做。
卫太太听完,满脸俱是不满之色。
黛玉叹了一口气,道:“大太太想想,大爷说得有理没理。静安郡主在气头上,凭是谁都没法子缓和,倒不如就听大爷的,避开这两年,没人记得此事了,再说其他。”正值诸皇子争斗之际,避开才能保住卫大伯一家的平安。哪怕他们家和卫大伯分了家,仍在五服内,在外人眼里就是一家人,卫大伯和卫源一旦投靠皇子,外人便觉得卫若兰也有此心。
卫若兰没法和卫太太说明这些内情,他总不能跟卫太太说投靠诸皇子是坏事,会惹长泰帝不满,话传出去他就成众矢之的了,便接着黛玉的话道:“大太太忧心本源的前程,侄儿十分明白,但大老爷丁忧,本源年轻,眼前的权势烫手得慌,冷一冷才好。”
可惜卫太太并不理解卫若兰和黛玉的一番苦心,得不到卫若兰和黛玉的帮忙,她愤而离去,再去寻求其他门路解决子媳之患,不止如此,没两日黛玉就在别家宴上听人提起外面说自己夫妻无情无义的流言蜚语。
说她和卫若兰袖手旁观也还罢了,谁知又编出无数的谎言,说她故意将衣裳送给柳氏令其出丑,又说是自己和静安郡主暗地里使坏,以火狐大氅为引,不想叫卫源出仕,又说卫若兰冷心无情,怕卫大伯一家起复,压倒自己,故意给卫源安插罪名,暗中叫国子监的人将卫源撵出来,众说纷纭,但都不提卫源被逐、柳氏被打之因,反说卫若兰和黛玉的不是。
黛玉身正不怕影子斜,并不放在心上,就是愈加不喜卫太太的为人了。
这不过是一件小事,静安郡主也怕自己穿旧衣闹得人尽皆知脸面上不好看,并未声张,外人也不敢议论,今有此闲话必然是从卫大伯家里传出,在座的一位老夫人却语重心长地教导她说兄弟齐心协力才是兴旺之道,她和卫若兰实不该如此小气,不让兄弟出头。
这位老夫人不是别人,乃是皇太后的娘家嫂子齐淑人,身上是三品的诰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