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差点就活不过来了!”说着,小哥的声音带上了哭腔。“所以小妹什么都不记得了”。听着陌陌的解释,看着玲玲无碍,赵子轩提着的心才放下一半。
另一半嘛,子轩抱起玲玲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就差脱衣服了。“小妹,我是你大哥。记住了吗?”大哥蹲下身温柔对赵玲玲说道,眼中的心疼之色逃不脱玲玲的眼睛。“记住了,大哥。抱抱”说着赵玲玲伸开了双臂。小妹虽然失忆了,但仍喜欢自己的怀抱。
夫妻俩回来就看到了这温馨的一幕,大儿子抱着小女儿,大女儿与小儿子交谈着站在园中……,夫妻俩相视一笑。
自从自己这小女儿上次病好以后明显早熟了不少,赵父虽信鬼神之说,但自家女儿除了变聪明懂事外,似乎也没什么不同。今天夫妻俩看到这一幕才确定小女儿还是没变嘛!两人同时放下了心。
第八章 收麦子
日子过的飞快,到了是麦收的季节。而收麦的季节,又最忌下雨。若是麦子成熟,又不能在雨前收割完毕,那么麦粒就会发芽,影响收成。所以说到收麦子,通常前面都要加一个抢字。
“麦子熟了,开始割麦子。”村里老人吆喝道。
麦子的收割,与谷子的收割大同小异。就是要用镰刀,将整株的麦子割下,然后捆做一捆捆地,运回到晾晒的场地。为了抢收麦子,农村人选择了互帮互助,几家人把人工集中在一起,一家家轮着收。连着三天的艳阳天,几户人家将全部的麦子收割完了。用焦氏的话说就是:老天睁眼,让我们今年过个丰年。
古代的劳动人民都是靠天吃饭的,今年的丰收与否,全凭天决定。
收割完之后的麦地里,就只剩下短短的麦秸茬。赵玲玲和小哥陌陌没有参加割麦子,不过她们也没闲着。兄妹二人都穿了下地的衣裳,头上戴了草帽,下面将裤腿用绑带扎的严严实实的,脚面也裹了,一人手里提了个篮子,在收割过的麦地里拾麦穗。
庄稼种的辛苦,每一粒里面都饱含着庄稼人的汗水和辛劳,就是没读过书,一个大字都不识的那些庄稼人,也会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收割的麦子已经运回村里专用的打谷场,开始晾晒,这边麦穗也拾完了。那边他们要也要抓紧将麦茬都刨干净,重新整地,古人在这方面的付出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麦茬细碎,刨出来之后将上面的土疙瘩细细地打干净了。不管多少地全凭双手整出来。
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整出来的这些麦茬若是做柴禾,并不经烧。所以,赵父就将这些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