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大魏的军队在海上,胜算少有,全凭帐中谋策。
他们或多或少都受了伤。
韩肖,裴钰,梁英关,甚至是谢锦。
这一场仗不能决定大魏的过去,却能决定这个国家的将来。
容亁和谢锦仍然是君臣关系,只是谢锦除了公事,并不怎么说话,想来心里还是记恨着容亁,梁英关看在眼里,有心解释,却被容亁阻止了。
容亁受了不轻的伤,若不是韩肖替他挡了下,这时候的容亁已经是一具尸体。
韩肖不明白,他知道他们的陛下从来不怕死,却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不要命的模样。
他是为了什么?
天边红日将尽,战场的血染红了碧蓝的海水。
这场仗如火如荼的打到了第二年的十月份,才得了捷报,举国欢庆。
谢安远在邑城,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容亁从邑城走后第三年的春天的时候,谢安听说,皇帝剥了已故的恪王殿下膝下长子的世子之位,堵住了因为皇帝膝下无子而意图拥立恪王长子为太子的大臣们的嘴。紧接着,皇帝便一病不起了。
第四年年初,皇帝才从宫外接回了皇子允,彼时皇子已长到十岁,当年那桩陈年旧案,自此随着皇子允的回归,方得世人窥见。至此当初拥立恪王长子的大臣们方才明白,皇帝一早便有了打算,有亲生的皇子藏在民间,谁愿意过继别个的,当初那几十梃杖,实在不冤,又生怕陛下和皇子对他们这些人心有嫌隙,皇子允才回宫不到两日,朝廷上拥立太子的折子便堆积如山高。第四年三月,皇子允被立为太子的消息便传遍了大江南北。
第四年四月,皇帝病重。
第四年五月,皇帝下了诏书,提拔寒门士子,替太子扶持了足矣和世家匹敌的寒门势力。
第四年六月,皇帝开始完善自己早就修建好的陵墓。
第四年九月,皇帝托孤。
第四年十一月,皇帝病逝,满城哀告。
十岁的皇子允登基为帝,史称魏宣帝。
后世史书记,武帝得位不正,然短短在位十许年,在外收西南,和突厥,灭海寇,并外夷,海陆升平,八方拜贺,在内反贪吏,提寒门,百姓安居,民风开放,实乃盛世也。
魏武帝很年轻,去时也正是壮年,史书记载是战场上受了伤,伤重不治。他短短的十几年在位时间完成了前朝几百年几十位皇帝都不曾完成的事,留给了他的太子一个盛世江山,开启了大魏的鼎盛时代。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向来都是戏台上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