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的说法是,您的信任让我感动且惶恐着,可这样快就做出决定是不成熟的表现。现在我请您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三天。如果三天之后您还是这样决定,那时我们才可以开始实行。
读史每到此处,不禁要为秦桧叫一声好。
假如抛开善恶忠奸,单以才华论,此时的秦桧就是一个天才,他牢牢地抓住了高宗皇帝的心理。
一个没有安全感、不惜一切代价去讲和的人,怕的是什么?就是怕上当受骗,就是怕丧失他一直追逐而不可得的安全感。
换一句话说,此时此刻的秦桧,就像是手持钓竿的渔夫,虽然高宗这条鱼儿已经上钩了。但是还要先松一松鱼丝线,这样才能确保鱼儿不会把线崩断。
三天后。两人再次私下见面。
高宗皇帝重申了他的决定没变,一切只交给秦桧一个人去处理。
可秦桧却再一次拒绝,他说道:““臣仍恐别有未便,欲望陛下更思虑三日,容臣别奏。”
皇帝陛下您的心真的静下来了吗,真的确信自己想要什么了吗,兹事体大,为了事后永不后悔。请您再思考三天,然后再做决定。
秦桧手中的鱼丝线放得越松,高宗这条鱼儿越是要向着秦桧逼近。
两人又再分开,各不相扰,又三天之后再见面。高宗议和的心更加坚定了,他重申对秦桧的支持,议和之心决不动摇。
出乎高宗皇帝的意料之外。这次秦桧还是摇头说道:“古人云事不过三,两次不足以定大事,请陛下再静心精思三天。”
到了这个时候,高宗皇帝对秦桧完全改观:自从高宗登位以来,还没有哪一位大臣象秦桧一般,有耐心、有承担、还能透彻理解自己的意图。
如果说这时的高宗皇帝是一个经过风浪阅尽世情的贵妇熟女。觉得世间所有男人都无法迷惑她的话。那么秦桧已经成功地绕过了这一雷区,在她的心里深深地种下了一粒信任的种子,他是一个既可信赖又能又能掌控的男人。
三天之后,秦桧按照约定再次进宫了。
就在这一天,秦桧替高宗皇帝写了一道诏书。明令群臣不得再干预议和之事,而议和之事就交给秦桧独断专行。
区区九天的时间。就让秦桧获得了皇帝的绝对信任。而同一时间,首相赵鼎已经堕入深渊。又或者说,是他自己主动地跳了进去。
在这九天里,临安府里谣言满天飞,说高宗皇帝如何信任秦桧,对赵鼎如何如何不满,而赵鼎又如何硬是霸着茅坑不拉屎。
而到了最后,当高宗皇帝的圣旨正式颁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