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回家了吗?
张良把这最后一根——第八根筷子放在“不可封”的圈里。刘邦当即大悟,立刻把嘴里一直在边听边嚼的饭给吐出来了,对着想象中的郦食其骂道:“竖儒,几乎败了你爸爸我的大事!”连忙下令叫郦食其不许再刻什么吃里爬外的印了。
张良本是贵族之后,如今却不肯令刘邦复分六国贵族,大约不是他不肯惠顾贵族,而是事情有轻重缓急,有大有小,现在是不能这么做的。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张良通过历史的教训,通过自己帮着韩王成的一番折腾,以及六国贵族称王者纷纷得到的悲哀下场,心中已经对贵族之人的命数,失去了迷信和为之努力的信心了。这大约也代表了当时人们的一般感观,人们普遍根深蒂固的“分封情结”(复立战国贵族),至此已经不如秦末那么强烈了。
项羽在从前搞咸阳大分封时,早就开始排斥六国贵族之后,而大封自己的功臣诸将,刘邦迟至今日,才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跟六国贵族划清界限,专意留着天下给自己的功臣将士做封赏的股本(刘邦比项羽大二十四岁,所以和老贵族们的感情和留念,总比项羽深些)。
不过刘邦似乎也有高于项羽的地方,就是他做决策快。听到郦食其的建议,当即履行,甚至不及与他人参议,就立刻决策。从前听了鲰生的意见,也是立刻就分兵守函谷关。这样的决策速度,确实会出现错误决策,但是,在战争年代,见到事机,习惯于快速决策,比见机迟的人,是一个决定性的优点。
陈平献计离间项羽范增
时间一天天过去,荥阳已经被围了一个多月了,天气也热起来了,已到夏天了。夏天的风开始热起来了,应付夏天已经是眼下最要紧的事情了。
刘邦想着,不封六国之后,可是外面还是围城甚急啊。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只好把护军中尉(全军总政委)陈平同志找来了。
陈平上次因为盗嫂受金,被揭发检举给刘邦了。陈平解释一番,于是刘邦不再管他受不受金。
刘邦对陈平心事重重地说:“如今被围甚急,怎么办啊?”
陈平说:“这我给您分析下情况吧。项王之为人,恭敬爱人,士人中的廉节好礼者,多来归附了他。但是轮到按功行赏、授予爵位和封邑,他却为难,舍不得给,士人好些因此亦不来归附他。大王您呢?对人怠慢而少礼,那些清廉有节义的士人,因此也受不了您,不肯来。但是大王您能慷慨施人以爵位和封邑,于是士人中的顽钝嗜利无耻(贪图钱财土地)者,就大多来附了您。你们两个人啊,谁能克服自己的短处,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