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斯丶饔谩?br />
第五十八章 军情六处代表会见卡扎菲之子赛义夫
2003年,利比亚被英美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流氓国家”,备受制裁与孤立,直到同年12月,利比亚正式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后,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才得以缓解。2007年,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戈登·科雷拉出版了一本新书《购买核弹》,讲述了他通过采访了解到的事实真相。
原来在2003年3月中旬,伊拉克战争正如箭在弦上。英国秘密情报局总部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是一名巴勒斯坦的“中间人”,他要为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向英国政府传递一个信号,愿意将该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研制计划放到谈判桌上;同时,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要求与英国政府会面。
对英国政府而言,从长年对峙的对手处获得“求和”的信号无疑是重大消息。英国政府立即作出反应,由军情六处派出两名官员,在伦敦高级住宅区一家酒店内与卡扎菲之子赛义夫进行初步接触。
赛义夫一直有卡扎菲接班人之说。他事后回忆说,那是他此生第一次与英国情报机关正面接触,“在此前很长时间内,我一直把这些人看做魔鬼、敌人”。即便已经决定坐到他们面前,他仍不确定最终是否会被出卖,更无法确定英美是否正在盘算上演一出利比亚版的“巴格达剧变”。
赛义夫告诉英国人,卡扎菲希望与英美合作打造中东改革新计划。一名英国官员随即追问,利比亚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事怎么办?赛义夫回答说,卡扎菲已经准备处理这一问题。
听到这一答复,两名军情六处官员打电话给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外交顾问戴维·曼宁,征求应对意见。十分钟后,曼宁回电表态,英国政府对利比亚表露的意愿持怀疑态度,但兴趣不浅。言下之意是可以继续谈。军情六处的两名官员随后告诉赛义夫说,他带来的消息的确令人振奋,但还是有必要由他的父亲亲口证实。于是三天后,一架飞机载着两名军情六处的官员飞往利比亚。
如果是倒退十年,要由卡扎菲当面证实的要求简直是天方夜谭。在过去十多年中,卡扎菲在英美等国的眼中一直是支持恐怖主义、蓄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独裁者形象。
1984年,利比亚驻英国大使馆门前发生反对卡扎菲的示威游行。在现场维持秩序的英国女警察伊冯娜·弗莱彻被从使馆内射出的子弹击中身亡。英国怀疑利比亚与枪击事件有关,随即与之断绝外交关系,双方由此开始了十多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