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药:黄芩、黄连、大黄苦寒泻火;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敛止血。且大蓟、小蓟、茜草根、大黄、丹皮均兼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故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优点。
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者,可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和胃降逆;热伤胃阴而出现口渴、舌红而干、脉象细数者,加麦冬、石斛、天花粉养胃生津。
2。肝火犯胃证
症状: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部分患者面、颈、胸、臂可见血痣赤缕,舌质红绛,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火横逆,胃络损伤。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本方清肝泄热,清利湿热,适用于肝火犯胃的吐血。
常用药: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生地、当归滋阴养血;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凉血止血。
胁痛甚者,加郁金、制香附理气活络定痛;见有积块者,加鳖甲、龟板、牡蛎;血证机概要: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加减。本方养阴润肺止咳,适用于阴虚肺热的咳嗽痰少,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潮热,颧红等。
常用药: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滋阴清热,养阴生津;当归、白芍柔润养血;贝母、甘草肃肺化痰止咳;白及、藕节、白茅根、茜草止血。
本证可合用十灰散凉血止血。反复咳血,且咳血量较多者,加阿胶珠、三七养血止血;潮热,颧红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清退虚热;盗汗加糯稻根、浮小麦、五味子、牡蛎收敛固涩。
(四)吐血
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称为呕血。古代曾将吐血之有声者称为呕血,无声者称为吐血。但从临床实际情况看,两者不易严格区别,且在治疗上亦无区分的必要,正如《医碥·吐血》说:“吐血即呕血。旧分无声日吐,有声日呕,不必。”吐血主要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消化性溃疡出血及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最多见,其次见于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症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尿毒症、应激性溃疡)引起的出血。
1。胃热壅盛证
症状: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脘腹胀闷,嘈杂不适,或有烧灼感,上腹部疼痛,口臭,便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