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胃热内郁,热伤胃络。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代表方: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前方清胃泻火,后方清热凉血,收涩止血,为治疗血证的常用方剂,两方合用适于胃热壅盛的吐血。
常用药:黄芩、黄连、大黄苦寒泻火;丹皮、栀子清热凉血;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敛止血。且大蓟、小蓟、茜草根、大黄、丹皮均兼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故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优点。
胃气上逆而见恶心呕吐者,可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和胃降逆;热伤胃阴而出现口渴、舌红而干、脉象细数者,加麦冬、石斛、天花粉养胃生津。
2。肝火犯胃证
症状: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部分患者面、颈、胸、臂可见血痣赤缕,舌质红绛,脉弦数。
证机概要:肝火横逆,胃络损伤。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本方清肝泄热,清利湿热,适用于肝火犯胃的吐血。
常用药: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生地、当归滋阴养血;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凉血止血。
胁痛甚者,加郁金、制香附理气活络定痛;见有积块者,加鳖甲、龟板、牡蛎;血热妄行,吐血量多,加犀角、赤芍清热凉血止血。
3。气虚血溢证
症状:吐血反复发作或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证机概要: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本方补气生血,健脾养心,适用于吐血,便血,神疲气短,心悸乏力,舌淡脉细等。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当归、黄芪益气生血;木香理气醒脾;阿胶、仙鹤草养血止血;炮姜炭、白及、乌贼骨温经固涩止血。
若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肤冷、畏寒、便溏者,治宜温经摄血,可改用柏叶汤。方中以侧柏叶止血,艾叶、炮姜炭温经止血,童便化瘀止血,共奏温经止血之效。
上述三种证候的吐血,若出血过多,导致气随血脱,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等症者,亟当用独参汤等益气固脱,并结合西医方法积极救治。
(五)便血
便血系指血液由肛门排出,或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