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只不过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加开阔而已。余先生,你是否认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唯有留在中国才是天经地义吗?”
“当然,”余伯宠凛然表示,“物归原主,毋庸置疑,难道你不清楚,木箱内的每一件文物上都抹不去中华历史的烙印。”
“不错,”布莱恩心平气和地说,“这些东西和中国文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换一种角度讲,也是古代中亚地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的印证,所以它们不该被单纯地划分给某个国家所有,而更应当成为全世界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辛苦进行的挖掘工作,不仅要使这些珍品重见天日,更高的目标在于追本溯源,探寻失落文明的轨迹。请余先生扪心自问,以贵国目前的社会状况,能够提供一个保存或研究楼兰文物的理想环境吗?”
余伯宠顿时语塞,踌躇着不知如何开口。
“还是让我来帮你分析吧。”布莱恩接着说,“先从政府官员谈起,‘裴将军’‘冯司令’之流你并不陌生,他们除了趋炎附势,争权夺利以外,根本没有半分保护文物的意识。像我这样的所谓‘文化强盗’,若非处处受到诸位大人的关照,又怎么可能获得无数自由发挥的空间。百姓的蒙昧麻木就更可笑了,西域伊斯兰化已经几百年,如今的穆斯林把佛教寺庙里的雕像视作妖魔鬼怪。我在旅途中不断发现,农民们常用刀子剜去塑像的五官轮廓,然后拆去庙里的门梁花砖搬回家,或是把鲜艳如新的壁画刮下来作肥料,即使官府知道也绝不会制止。更有甚者,干脆将整座古代遗址弄平用来种田,他们引水灌溉,水到之处湿气蔓延,原先干燥沙土下保藏的文物便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每当看到这些情景,我只有痛心和无奈,遗憾自己不能实施更多的抢救性发掘,哪里还会有你所说的负疚感呢。”
“这能够成为你巧取豪夺的理由么,”余伯宠疾声厉色,“不要忘了,至少我们还有伦先生那样公忠体国的有识之士,以及方教授那样勤勉正直的学术权威。”
布莱恩淡淡一笑,说:“方教授是一名笃诚敬业的学者,可惜得不到政府的赏识和庇护,所有的美好愿望只能停留在空想阶段。至于你的雇主伦先生,虽说神通广大,长袖善舞,但涉足西域的真实动机又值得怀疑……”
余伯宠愕然,旋即怒斥。“一派胡言!你凭什么证据下此结论?”
“无凭无据,只不过是直觉罢了,”布莱恩说,“但我相信,这份直觉和现实的差距不会太大。请你记住,在缺乏合理机制的前提下,个人的奋斗不可能化作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譬如这一次的探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