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条幅:“道不同,不相为谋”。后面注明:“友人索书,语出《论语》,《史记·伯夷传》,引此言,亦各从其志也。”
他正专注地书写诸葛亮的《前出师表》。
这是一幅长卷,他边写边念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贤臣,远小人”之语,出自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以图中原之前,面对暗弱无能、不可雕琢的后主刘禅,心存忧虑,遂将其苦心孤诣、惨淡经营的一派心事,一一流著笔端。《前出师表》因思想之深邃,感情之真切以及诸葛亮高尚的人品,成为千古名篇。
岳飞喜欢《前出师表》,并有一幅手书流传。岳飞自叙曰:“宋高宗戊午年秋八月过南阳,谒武侯祠,夜深秉烛,观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如雨下。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
父亲喜欢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尤其喜欢岳飞手书的《前出师表》,这手书,将两位先贤共同的情操融为一体。
还是在上世纪50年代,父亲的好友,著名历史学家吕振羽素知父亲的喜好,送他一幅岳飞手书《前出师表》拓本。
于是,在我们家的客厅里,就有了一片最激荡人心的天地,那就是挂满了整整一面墙的岳飞手书《前出师表》。
闲暇时,父亲尤喜欢凝望着这面墙,手指比划着,嘴里叨念着。过了些时候,他会说:“快给我收起来!都挂坏了。”又过了些时候,他会说:“那幅字搞到哪里去了?快给我挂出来!”
从小,父亲就对我说过:“你看岳飞的字,开头这句‘先帝创业未半’,笔体工整,但越写到后来越草,不是潦草,是狂草!为什么?‘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父亲的满腔热忱,也曾如岳飞那样奔腾咆哮过。我曾想过,父亲这一代人,有他们治国治军的理念,尤其是对国防现代化建设,有他自己系统的思考,但我想不明白的是,既然有了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就不力争到底呢?
“亦各从其志也!”他回忆说:“85年以后,我就逐渐感到再也干不出什么名堂了。占着这个位置,只能是尸位素餐。我想,我是早该走了。”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那种回天乏力的心境;岳飞被宋高宗一日十二道金牌招回的功业未竟的无奈,全都倾注在这张出师表上了。他万马奔腾般的狂草,如江河激流,一泻千里,冲去他胸中的郁闷。
稍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