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红砖,每一栋房子都有一个小院子,院子既互相独立,又可以能隔壁互通。
每一排洋房十五座房子,房子间用能容下一辆三轮马车的宽距隔出来,在规划住宅区的时候,叶兰亭就想到,等到几年以后,村里也能骑车来回。
试着用这样的画面去想一下:村民们每天早上起来,从家里出发,骑着自行车去工厂上班,孩子们每天傍晚从学校放学,背着书包走在马路上,那样的画面,虽说比不上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但至少在叶兰亭印象中的五六十年代不远了吧。
因为大古村的商业一条街规模越来越大,大古商号旗下的商品也卖到了更远的城市去。渐渐地,镇上一些小商铺也会来这里直接进货,不仅仅是宝河镇的,爻冈镇和周围的南口镇,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所以村里的外来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多。
而一些聪明的大古村村民,就做起了这些外地人的生意——他们把自己家里多余的空房间改成住宿租给这些大老远赶来进货的商人。
一晚上住宿费收得也不贵,二十文钱一个人一晚上,还包一顿饭。
那些路途稍微远一些的人,本来就不太放心拉着一马车的货连夜赶路,于是干脆就在本地村民家住了下来(主要是这些外村人也很想体验一下大古村这新奇的大别墅,听说冬天还有热炕床,睡在上面十分暖和)。
叶兰亭听说这件事后,乐了好几天。
果然老百姓的智慧都是无穷的,她的村民们都很聪明嘛,都知道无师自通办起民宿客栈来了。
不错不错。
不过这件事还是要规范一下的,否则到时候出了问题,谁来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