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七绝可与李白并肩媲美,诗句洗炼,语言流畅,节奏明快,词意蕴藉,在写景抒情上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明代的李攀龙甚至推他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寻西山隐者不遇
五言古诗
邱为
绝顶一茅茨,
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
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
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
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
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
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
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
何必待之子。
【注解】:
1。茅茨(ci2):茅屋。
2。差(ci1)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3。黾勉:殷勤。
4。仰止:仰望。
5。契:惬合。
6。之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写专程到山中去访隐者,竟然不遇。如此,本应叫人失望,惆怅。然而,诗借写“不遇”,却把隐者性格和生活表现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比相遇更有收获,更为满足。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另辟一境:新雨中的青青草色,晚窗里的习习松声,无不幽雅恬静,足以荡涤人的心胸。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因此,乘兴而来,尽兴而返,自得其乐,大有君子风度。
春泛若耶溪
五言古诗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
【注解】:
1。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南若耶山下,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故又称浣纱溪。
2。际夜:至夜。
3。潭烟:水气。
4。弥漫:渺茫。
【赏析】: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