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黄鹤楼上远眺中的美好景色,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崔颢
(?…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中进士,曾入河东节度使手下为幕僚,后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唐才子传》说他:“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壮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淹)鲍(照)。”《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行经华阴
七言律诗
崔颢
苕'山尧'太华俯咸京,
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
驿树西连汉[田寺]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
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解】:
1。华阴:今属陕西,华山之北。山北曰阴。
2。苕'山尧'(yao2):山高峻貌。
3。太华:华山,有别于西南的少华山;故名。
4。咸京:秦都咸阳,这里借指长安。
5。天外:喻高远。
6。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
7。削不成:指非人力所能削成。
8。武帝祠:指巨灵洞。
9。河山:黄河与太华。
10。枕:靠着。
11。驿路:指交通要道。
12。[田寺](zhi4):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赏析】:
这首诗是写华阴雄奇壮阔的景象,从突兀奇特、鬼斧神工的山峰,写到宽广平展的要路通衢。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望蓟门
七言律诗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解】:
1。蓟(ji4)门: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当时边防要地。
2。燕台:幽州台。
3。一去:一作“一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