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蝶姐儿的话来说,弘晸就是大家常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在过来的当年,弘晸就考上了大学,因为基础比较弱,弘晸非常用功,整个大学四年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他的学生生涯过得很节俭,弘晸觉得父亲供他读书,能让他不用像别的同学那样勤工俭学,这就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他唯一“奢侈”的活动就是周末跑回家来,让九阿哥带着下馆子,美美吃上一顿,然后再肚皮溜圆儿的“滚回学校”。九阿哥甚至怀疑如果自己不提供这一顿“营养餐”,他那个念书念傻了的儿子搞不好会把自己弄得营养不良。
九阿哥和儿子说,咱家有钱,“你阿玛从清朝开始就有钱!短不了你一分花的!”可是弘晸总说自己没什么用钱的地方。他的物质**很低,不像福惠成天叫着要买这个要买那个,大家都夸弘晸是个好孩子,唯有九阿哥不觉得这是好事情。
“物质**太低,只能说明他对这个世界不感兴趣。这和没钱所以只能压抑自己的**不一样,他这比福惠还糟糕。”
在九阿哥看来,为了一个新手机和胤禛磨半个月的福惠才是正常的,而弘晸这样给他钱他都懒得花,只对书本感兴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弘晸这样子,倒颇有些斯杰潘早年在研究所里那种茕茕孑立的味道了,难道是因为儿子这十几年和斯杰潘走得太近的缘故吗?
九阿哥对儿子捣鼓的那些东西不感兴趣也不以为然,他始终认为,儿子不该只和书本打交道,他该和人打交道,和社会打交道,最好是能像自己这样,有较为复杂的社交圈,他不喜欢儿子活得那么单调,一年四季呆在狭小的校园里,宿舍图书馆两点一线,统共认识不到十个人,这种生活怎么健康得起来呢?
因此刚开始,弘晸还和他说说自己的事儿,但那都是研究领域的内容,论文得奖了啊,或者论文写得很不顺、被导师给圈了红圈打回来重写之类的……九阿哥这辈子也没写过一篇论文,他听得一头雾水,就说,既然写论文这么痛苦,干脆别写了,进公司来上班吧。
就因为他是这种态度,后来弘晸就不和他唠叨,转而去找斯杰潘,因为斯杰潘听得懂这些,更不会说“优秀奖才一千块?你阿玛一顿午餐够你写半年论文的了,你还是来上班吧”这种扫兴的话。
“上班上班,我阿玛就知道上班。”弘晸嘀咕道,“可我讨厌公司的那种氛围,我就想呆在学校里。”
“上班有什么不好?”斯杰潘替九阿哥打抱不平,“这个世界永远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正常运转,都像你这样,谁去纳税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