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这种溶液的性质,现在,我把金币扔进去。你们想一想,金币会被溶化掉吗?”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答不上来。
忽然,坐在第一排的霍特站起来大声说:“肯定不会!”
“你回答得很好,”老师摸着小霍特的头,赞许地说,“今天的课,你一定弄懂了。”
“我什么也没听懂。”小霍特低着头说。
“那你怎么知道金币不会被溶化得了呢?”老师惊讶地问。
小霍特很快地回答说:“要是这种溶液能溶化金币,你怎么舍得把它放进去呢?”
2。逆向法
美国以前有个总统,他小的时候性格内向,十分怕羞,大家便以为他智力有问题。有人在他面前丢下1角和5分的两枚硬币,小孩只去拣那个5分的,人们就嘻嘻哈哈地大笑一回。此事越传越广,很多人纷纷前来测试,每次,这个小孩都是拣5分而不拣1角的,大家就认为这个小孩头脑有问题。终于有一天,一个人问这个小孩子:“你为何每次都拣那5分的,难道你不知道,那1角是5分的两倍吗?”
“当然知道。”小孩冷冷地说,“可是如果我去拣1角的硬币,就再也不会有人在我面前扔钱了。”
3。换位法
1970年,有位美国记者获准同埃及总统纳赛尔谈阿以冲突的问题。他问纳赛尔:“你希望梅厄夫人(当时以色列总理)采取什么行动?”纳赛尔坚决地回答:“撤退。”记者问:“要她撤退吗?”纳赛尔说:“是的,从阿拉伯的领土上完完全全撤退。”记者惊讶地问道:“没有什么交换条件?对方从你这里什么也没换到?”纳赛尔斩钉截铁地说:“什么也没有,这是我们的领土,以色列应该撤退。”记者又问:“如果明天早晨,梅厄夫人在广播里和电视上宣布说:‘我代表以色列人民宣布,我国将从1967年以来的土地,包括西奈半岛、加沙走廊、西海岸、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上完全撤退,但阿拉伯国家没有作任何让步。’那么情况会变成怎样呢?”
第36节:对立互补法
纳赛尔听了大笑起来,说道:“啊!她在国内将要有麻烦了。”通过这次谈话,纳赛尔认识到,埃及对以色列所提的要求不合实际,他适度修正了自己的想法。结果,这有力地促成了日后埃以签订中东停战协议。
可以说,阿以冲突是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战争不可以无休止地打下去,寻求合平的道路是矛盾双方的需要。最后,在与记者的谈话中,在纳赛尔的大脑中形成了以色列“无条件撤”这一正论,接着形成了“有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