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形象,或大或小,大的有的超过一寸,小的只有八九分。
再看那佛的头,有的像米粒那么大,有的像豆粒那么大,但是眉眼口鼻耳样
样具备,连螺髻毛发也历历可见。而发辫、衣缕、金玉、水精、蟠盖、流苏、
沙石、草木以及楼阁亭台等等,形体虽然极小,但是栩栩如生,势若能动。
前面行道僧人数量不在一千以下。下边有紫金钟,三寸宽,由蒲牢兽衔之。
敲一下钟,行道僧便礼拜到地。同时还有隐隐的念经的声音。大概机关技巧
就在这钟上。尽管这山以〃万佛〃为名,但是数量数不胜数。上方放一个九
光扇于岩石之中。四月八日,召集两街的僧众到佛室来,以佛室为道场,礼
拜万佛山。这时候人们都赞叹万佛山不是人工可以造的,等到他们看到有光
从殿中发出,便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佛光。其实就是九光扇的作用。因此,皇
上命一个叫不空的三藏和尚念了一千句天竺密语才退出。
资料卷 科举知识
(更新时间:2005…10…3 20:16:00 本章字数:2780)
要开始写科举了小哈要当肚子大大,可以腐败的大官……哇卡卡卡~
这个……上面一句收回,小哈要为民做主……争取考中解元……
不过,偶不是范进,不会得失心疯,哈哈……
【中国历代主要科举称谓】
孝廉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
举主与门生 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刺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
贡士 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
进士 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 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 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