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者中,为首的就是这二人。同时,这二人手下不论是武将还是兵力,也是各路诸候中最强的,因此一路上,吴凡一直在刻意“关照”着这二人,多次阻止袁绍从他们手上分兵对抗伏击的董卓军的命令,目的就是为了此时利用他们的实力完成最终击杀董卓的大计。
曹操军的士兵为深蓝色军装,孙坚军士兵为砖红色军装,一蓝一红两队人马相杂在一起,高举着写有“曹”和“孙”的军旗,向董卓军猛扑过去!
两军刚一交锋,董卓军就死伤一片,曹操和孙坚手下战将个个勇不可挡,杀得董卓军丢盔弃甲,四散奔逃。而吴凡这时则率领着魔龙镇的二百余名士兵殿后,观察着敌我双方局势。
一路厮杀下来,几乎没有遇到董卓军真正意义上的抵挡,顺利得让人难以想像。吴凡觉得有些不对劲,董卓的军师李儒虽然不算什么大才,但也为董卓出了不少良谋,怎么这个时候竟然会毫无动作了呢?
刚想到这里,官道两边的坡地上忽然掀起一阵喊杀声。正在全力奋战的曹、孙两路人马,顿时停止前行,约有十之七八的士兵和武将头顶金星乱转,陷入混乱状态。
不好,遭遇伏兵了!
吴凡心头一惊,没想到曹操和孙坚这样统率超高的重量级人物竟然也会被伏兵偷袭成功。按说以董卓军中的武将能力来讲,没有人能用伏兵偷袭成功这二人,原因是他们的智力都太低;李儒智力虽然够高,但他的统率却是低得可怜。而眼下,曹操和孙坚手下兵将却是实实在在地被伏兵偷袭成功,究竟是谁能有这么高的能力?
犹疑间,一面董卓军的黑牙军旗在火把的照耀下闯进吴凡的视野,再看旗上文字,为偌大的一个“徐”字。
看到这个“徐”字,吴凡不由得抬手重重地捶在自己的脑门上竟然把他忘了,真是失算!
吴凡所说的这人,名为徐荣;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三国历史武将。(!)
正文 第140节 突出重围
徐荣这个人物,按照个人能力来讲。只能算是一名二流武将,武力、政治、魅力三项数值都很低,这也是他在历史上最终成为成为政治牺牲品的原因之一。除开这三项之外,智力为76,统率有些偏高,为89。
演义中的徐荣出镜机会不多,不过却是在他鲜有的几次出镜中完成了二次惊骇世人之举,分别击败了曹操和孙坚,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由于在所有的三国史料中,对于这两场战役的描述都是一概而过,致使后世根本无法得知当时徐荣具体是靠的什么击败了曹操和孙坚这两位巨头诸候。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