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眼界升到星系外面去了,反正什么也看不见了,就闭上眼界慢慢悟吧。
而把事情导入逻辑的轨道,什么问题都会有一个答案的。
就以小孩存钱而言。
小孩子的收获是什么呢?长大后的一顿饭钱、家长或多或少的夸奖、小心眼里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训练了价值观和财富感。。。。。。
小孩子失去的是什么呢?无数次消费快感、多多少少讨好小伙伴的机会、领导能力和能挣会花的激情。。。。。。
表面上看,似乎失去的更多。但如果领袖培养成了纨绔、有了家累以后还是月光族、只能靠酒精和烟草刺激快感。。。收获的未来又似乎更大。
推理一,失去和收获基本相当,得失看未来。
第一步,和东方哲学的结论基本一致。最高深的其实是最浅显的,古老东方的道理,都是不错的。
对逻辑来说,第一步没有结论,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重要的是,找出下一个原点。。。。。。
…………………………………
学术文,写的太累了,下一章开始畅快淋漓的大场面了。。。弱弱的求推荐票。
117章选择命运的人
直接得失是分析第一步,如果分析结果很明确,那么下一步需要做的是看看有没有改变结果的方法。如果分析结果含糊不清,那么进行分析第二步——通常是背景。
本书由www炫87book书com网提供下载
小孩子储蓄行为的背景是家庭。
小孩子是否管钱,是父母的选择。父母给小孩子多少零花钱,怎么控制小孩子的开销,是教育的一部分,和父母对小孩子的期望值、自身的素养、客观的条件息息相关。这说起来是另外一本专著,需要小孩子作出决定的是选择顺从、逆反、改变及其他。
如果小孩子是超越父母的天才,选择改变,影响甚至引导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佳的方案。退而求其次,顺从是次优也是最容易最多人次的选项。因为父母理论上是这个世界上你最可以信任的人,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赋予了自身成败的经验。
结论很清晰了,顺从父母的意愿,是获得最多、失去最少的方案。而且,最后你还会发现,其实小孩子是不是存钱,和小孩子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大头的开销都是父母掏的腰包。如果说,小孩子因为储蓄而失去太多的话,那一定是父母的教育或者家境出了大问题。
数学老师告诉我们,有了答案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就换一种方法验算一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