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个没够。
叶旭有些疲倦,洗洗睡了。王想却在安静下来的房间里,揉着脑袋不想入睡,想了半天才发现,今天由于没有玩游戏,因而总觉得差了一样东西。
完了,王想得了精神病了,也变成了俗称的疯子。这不明明是染上了网瘾了吗?好在,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时代——随便什么人打个电话,就会来人把你抓走送进精神病院,然后,随便什么人鉴定一下你就出不来,而从头到尾你的表现都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你激动了,那看看,已经失控到必须用约束衣了;如果你还保持着冷静,那看看,都被抓到精神病院了,还不激动,这是多么严重的抑郁啊!
当然了,对精神小强来说,那个时代也有美好的一面。在精神病院里,毕竟也呆不了多长的时间,只要你的神经足够的强悍,混出来后也算有道免死金牌了。
所以有病就有病吧。谁能没有病呢?哪种状态是病?又哪种状态不是病呢?
点开屏幕,先玩上一阵子游戏再睡。
继续进入专注空间,搜索设计大赛的模板做脚本。
科技设计大赛,在22、23世纪也是风靡媒体的一档娱乐节目,虽然不能和体育、影视、新闻三大娱乐产业分庭抗礼,在游戏、时尚、政治、选秀等二线娱乐产业中,也是长时间排名中游的。
在长时间的兴盛期,自然有很多成功的节目。这也是拯救世界的底气所在,科学的奥秘无穷无尽,比起魔术和特技效果来更加震撼人心。
远在20世纪的时候,就有很多优秀的科学纪录片。可惜,由于成本和参与者的才华关系,往往延续不了一个成功的栏目。想当年,中央电视台也有科技频道的,最早的动物世界栏目,陪伴了一代中国人的成长。后来的科学探索也有人看。
不过可想而知,拍那些深山老林里的东西何等不易,又要多少精彩的镜头才能凑成一部片子。和请几个过气的半失业的名人准名人伪名人凑一起搞搞笑装装傻卖卖呆相比,难易程度果然不可以道理计。
何况,即使财大气粗不考虑成本和盈利,也要有足够的内容播。好栏目观众要求天天看,至少也得一周一次啊,而且中国80年代的电影电视有一特大优势,可以把国内国外几十年里的经典慢慢排着播。
科技片也一样,等到和世界同步了,观众口味养刁了,片源也没了。几次冷饭一翻炒,让观众发现原来电视不是靠制作而是靠编辑,栏目的衰落也就可以预见了。
而经过这几十年来的科技进步,科技成果的道具制作成本至少下降到了可以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