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时间拟定了一个计划框架,走得是当年全大水的路子,除了概念以外,完全是个蒙人的东西。
作为一项巨大的变革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推动者或者策划者根本没有必要制定详细的内容。因为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短时间内做不到科学合理,即使上帝在你身边,做出了完美无缺的方案,在真正变革过程中的反复博弈中也会被改得面目全非。
游戏能够使人成长,小说也行。
195章一次成功
王想构思的新知识产权制度是,让税务局收取产品的知识产权税,然后交给行业领导部门或协会分配。
出于安全和信誉的考虑,现代社会的商品,包括你的每一顿早餐,都是有唯一的身份证的。而生产这种商品的技术和成分,也是都经过主管部门的反复审核,登记在案的。所以,要查清楚一种商品使用了多少种专利技术,完全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这里面牵涉到几百到几万种的专利。
王想的设想就是取消这几百到几万种专利在应用过程中的无数次谈判过程,直接确定一个技术基础的知识产权税率,然后让圈子里的人按照约定的规则去分。
虽然只是个设想,但要引起最起码的推动效应,这个设想也不能太简单。知识产权的变革可没有货币危机的紧迫感。这里面至少有两个关键系数。
一是税率。定多少合适?真正实施的时候肯定是差别化税率,全新的发明和大饼油条肯定不会是一种税率。但这个初始税率的指导作用绝对不可以低估。因为面对如此重大的利益分配,各方僵持不下是最常见的局面。这种时候的解决方法只有三条路,一条是看谁拳头大;一条是看谁撑得住;一条是找人来裁决。
拳头大和能撑,自然不关局外人的事。但这两条路一看就知道不文明不合理不经济。而找人来裁决的话,这原始设计者提出的数据无疑就是谈判的起点,很大可能是普遍的中位数。通俗的说法,是占了大义的。
二是分配方法。在公布优先的原则下,大家都已经不敢把奇思妙想藏着掖着了。经过行业圈网络的几十年的磨合,基础原理的贡献分配方式基本上已有了成熟的套路,尽管有些人总觉得不够公平,大家还是是认可了这种做法,诉诸法律的情形不多。
不过,在实际投入生产的时候,还有很多专利权价值的谈判,这是市场化确定发明价值的方法,而如果是法定分配的话,在基础原理和实用技术之间,实用技术和实用技术之间,如何分配是个难题。
现实时间没有游戏中那么急迫。王想还是花了点金钱做了个调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