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公羊月,保命尚可。顾在我按住他的手,说与他宽心:若双方对峙,必暗中搜寻线索,他们定会找到书馆中人帮忙,我的屋子平日由你打理,届时你发现手札,自然交托,至此便可抽身事外。按理说余师侄最是牢靠,不曾想这次竟迟来一步,牵扯出这许多事,哎!我也没料到,你那日称病,没去乡校。
不得已瞒下真相,晁晨心中也很是不安:馆主,不是你的错,不必自责。再说,这三年来你待我不薄,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
难道这个一根筋的书生,真是为了给顾在我报仇?那绕梁丝又作何解释?莫非是两手准备,若阿陆不现身,他便反证是我,好将我围杀?
公羊月听到这儿,是翻来覆去想了又想,确实不识得晁晨那张脸,过去二十五年来,也并没见过这号人物,江湖上与他有不死不休仇怨的,多半又是斩草除根。
屋中二人推让再三,最后还是晁晨借口添灯油,顾在我这才打住,讲起了他的故事来:不见长安中没有尊卑之别,皆乃古道热肠的游侠儿自发聚力,一人举令,众人齐应,最初就活跃于这三晋之地上,后洛阳失而复得,才东迁别处。极盛之时,北地数十州皆有我们的义士,体量庞杂,不得不推举出领袖发号施令,在此之下,还有文武三公佐之,我便是文公之一,号行藏者。
晁晨呢喃: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注)
不错!顾在我颔首,笑道,此去江湖,我这一隐退,便是十载寒暑。
晁晨立即反应过来,问道:是因为惹上了麻烦?
不,是因为一个人。哪知顾在我却摇头,眼底渐渐浮起哀色,他才是真正的行藏者,我这残生,不过是替他。
他叫方由时。
那是永和九年,中军将军殷浩军中哗变,北伐失利,桓温借此上书弹劾,将这位昔年唯一知己驱逐流放,自此朝中再无人能遏制桓党势力,以至桓温一手遮天。
方由时那时任殷浩掾属,亦尝拜在其门下学习,自己的老师败落后,他挂印而去,游历南北,忽然明白,晋国朝廷世家门阀斗争严重,能称得上将帅之才的人,几近寥寥,而那些坐地谈玄的文弱书生,大多是没有兵家征伐的能力。
于是他改变思路,谋生出了一个教人难以置信的想法
他要去追随北国的君主。
晁晨惊了一跳:你是说,他要叛国?
作者有话要说:
梳理一下顾在我的安排~
注:引用自《论语述而》
第010章
那时我和你如今的表情一样,收到传书的当夜,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