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地位比下人还不如,反观几位兄长,个个风光无限,尤其是世子慕容令,能文能武,才勇可比当年族中战神慕容恪。
可笑,两人名音这般相近,命运却如天差地别。
后来,好不容易熬到慕容令死了,可那又如何呢,本以为凭着一身武艺可以出头,父亲却被太傅构陷,不得已出逃秦国,身为叛臣之子,他依旧度日如年。府中其他人尚有母族托庇,而他则沦为所有人的出气筒,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向太傅示好,却也间接害死了其他不屈的弟兄。
好不容易父亲回来了,却带着秦国的军队,踏平故国,入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当着他的面,杀了他的母亲,为他宠爱的儿子们报仇。
说什么子不教,母之过,都是因为卑贱的母亲,才会养出卑劣的儿子。
那父亲呢?父亲又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也是他的儿子,为什么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他?为什么过去连看一眼都嫌弃?甚至施舍也不肯施舍一点怜爱?他受苦受难,只为了养活母亲的时候,他又在哪里?
越是想要,就越是得不到。
最后,父亲向秦天王上书,要处死他。亏得苻坚赏识他是个人物,那一阵刚灭了燕国,施行仁政,便念其非是罪魁祸首,只刺字发配苦寒之地。对于慕容临来说,年少时光实在黑暗,未来一眼望得到头,要么死在边关,要么待父亲年迈,等天下大赦,跟在得势的兄弟身后,混口饭吃。
就在这时,他的人生里照进了一束光,离开洛阳的路上,他遇到了方由时。晋阳城梨花千树,白衣人执笛回首,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相逢。
方由时看中了他的需求,自荐为谋士,两人多年书信不断,凭借积攒的经验,指点他在淝水一战后襄助慕容垂复国,借此青云直上。冀北一战成名,他俘获秦国守将时,第一个念头不是上书禀明父亲,不是着人送信,而是亲自驰马回府,不解甲,不脱剑,拉着方由时去梨花树下喝酒。
他以为终于遇到了一个真正对他好的人,可老天偏偏戏弄,他发现了方由时的秘密,发现这一切不过是利益交换,佐助他,攀附他,不过是为了得到权势后,能庇护那些或滞留,或被劫掠,而无法归国的晋人。
一怒之下,他放出风声,没想到却差点害死方由时。
那些百姓,根本不明白方由时的付出,他们只知道,平日里敬重的方先生,竟然趋炎附势,勾结权贵,把命运的悲惨、痛苦、不如意统统归结在他头上。胡族打不过,那就举刀向自己人。
方由时的理想,本就是空中楼阁,在群情激愤中,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