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学,不让考公务员,还要来得严厉。
黄宗羲以弱冠之年,即熟读二十一史,精通各类经典,皇帝的意思他还是非常明白的,也确实感觉有此必要;他对科举取仕早就厌恶,也正因此,他更多的是学博古通今之学,而非习练八股。黄宗羲只是感觉,这么快就要决定一生之命运,就令他是颇费踌躇了。
“历朝历代,为何最多不过三百年而亡,卿可曾想过其中原因?”崇祯望着眼前这个做事有些冲动的青年。→看书吧…www。kanshuba。org←
“草民读史,古今对朝代更替,各有总结不同,其中以贾谊之过秦论》最为著名;而今之议,多……”黄宗羲说到这里,有些不知该如何措词。“非君”思想,在明末已开始提出,黄宗羲是其集大成者,明代吕坤“天地间惟理与势最尊,理又尊之尊者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相夺而理则常伸于天下万世”。
☆、第一百九十九章 报纸(3)
这时期民间思想,已经开始认为“坚持真理是天地至尊,天子不得以势相夺”。何心隐提出“君臣相师,君臣相友”,认为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出仕为臣必应为天子之师,否则就失其本也。东林党人钱一本,更提出“大破常格,公天下以选举”。
黄宗羲之父黄尊素即东林党人,自幼即受这类思想熏陶,已经认为“皇帝家天下”正是问题的症结,这次能够受诏进京,也是因为崇祯有意变法,屡有亲民之举,才让其内心真正接受崇祯的强迫之举。
“呵呵,朕也能猜到,怕多是些不中听的话,没关系,尽管说就是。”崇祯脸上笑道。
“古往今来,无论明君贤相,还是昏君佞臣,无非是关注百姓疾苦的多和少。士林地主商贾利益受损,自能上疏朝廷,又有各级官府维护,唯有普通百姓利益受损,朝野上下哪里能够听到他们的声音,鲜有官员士子为此上疏。百姓为天下最大多数,而民声却不能上达天听,朕身为天下百姓之子,于心有愧啊!”这些东西崇祯心理有数,他作为一个皇帝,民间对他有什么评论,崇祯心理自己十分的有数。
黄宗羲在在心理想道:“崇祯皇帝主张办民报》,不正是前辈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主张,“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而皇帝之民报》,如今能较前辈主张更进一步,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