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地翻看,看着他俊逸洒脱的字迹也会觉得异常亲切,仿佛字里行间飘着他的音容笑貌。
朝堂之上,一切照旧。晨曦努力维持着政局的稳定,可朝臣之中不乏晨光党羽,故晨曦并不敢轻举妄动,甚至很后悔当时为何没有及时拦住晨光出逃。现在这些人表面恭顺,实际上一个个都心怀鬼胎。
可是,一切皆有天命,当时颜骏私闯内宫,当然要先救皇上。哪里有暇顾及晨光?
这一日,我又去找晨曦打听消息,晨曦拿出一份奏折给我看,原来是二皇子请奏前往汉中援助黄嘉。不知何意?
黄嘉固守凉州月余,自晨光出逃之后,匈奴一直在汉中边境按兵不动,因他们当初入侵不过是晨光调虎离山的一步棋而已,若大举进攻还当真没有那等实力。现在刚刚可以牵制黄嘉,使之不敢回京救援,京城也无兵前来解困。
鹬蚌相争
只是,既然如此,晨灏这样上奏又是何意?在向我等主动示好?
晨曦笑道:“二哥定是坐不住了,此举有意控制汉中粮仓,企图在储位之争中分一杯羹,到时候无论谁做皇帝都会有求于他。若两败俱伤,他也可以南下入京,坐收渔翁之利。”
我恍然大悟,忙接道:”原来如此,这二皇子并非有勇无谋之辈,不过,刚好,三人斗总好过两人对峙,晨昱恰恰兵力不足,这时只需换回黄嘉守军,并把晨灏控制西北的讯息传给晨光,便自然有好戏看了。”
晨曦笑着点头不语,拿朱笔批了奏章,命他前去梁州接替黄老将军残部,并驱逐匈奴,收复汉中。
看似寥寥数字,却已将二皇子悄然拉入我方阵营。那晨灏本意应是如此动作,可他却未曾想驱逐匈奴开罪晨光,所以只是说救援梁州。可晨曦如此批复,晨灏定会左右为难。
看着晨曦泰然自若地放下朱笔,我不禁莞儿,有时候,政治斗争也真的很有趣:“西门,你说晨灏他会不会接旨呢?”
“你觉得呢?”
“我觉得他会,毕竟利大于弊。”
“晚儿,你只说对一半,他一定会的。”晨曦笑着卖起关子。
“为何?”
“若非如此,我怎敢批他去梁州?若再被他抗旨一次,我等颜面威信何存?”
“哦——”我点头称是,这朝廷政事,半点马虎不得,若是晨灏抗旨,以后各省郡官员争相效仿,岂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