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家子弟创立各路神仙教派,分化正一道,并获得了统治阶级的承认。从民间进入殿堂之后,道教发扬光大,延续至今,成了纯正的、和政治没什么关系的宗教。
所以说,华国从古早起,统治阶层便有意识让政教分离。
从宿谊这还未出现的后世的尊号,就可以窥见,当今皇帝已经意识到正一道的不安定,并且很完美的完成了在宿谊历史中,南北朝时期才完成的改变道教,政教分离之事。
第22章
虽然后世道教游离于世俗之外,似乎是最与世无争的教派之一。但历史中,道教和其他宗教一样,都是朝着某一政治目的而努力的。
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道教的发展方向也是政教合一。张道陵祖孙三代将正一道发扬光大,张道陵之孙张鲁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道教最开始实行的是“祭酒制”。祭酒制是和太平天国早期的口号一样,是农民阶级最朴素的愿望的体现。互助互爱,诚信不欺诈,教民不留余财,多余粮食归公分配,是当时的一片乐土。
当然,这块乐土很快就被攻破了。
而后道教实行道官制,道官制强调了道官对道民的统治,其实就是变相的封建制度,换了个名称而已。
道官制,就和许多现在仍旧政教合一的宗教差不多了。
不过,华国统治阶级可不愿意受宗教控制。无论是派人分化道教促成了祭酒制的解体,让其不再对劳苦大众有吸引力,从根上断绝其再组织农民起义;还是后来扶持道教压制佛教,等道教兴起之后又扶持佛教压制道教,都是统治阶级处理宗教独裁的手段。
而后,华国的道教和被本土化的佛教,都成了与世无争的宗教。老祖宗的努力给了后世华国人信与不信,想信什么信什么的自由,不至于一出生头顶就压着一尊必须奉献终身的神。
昱朝所在的这个世界的历史发展拐了个弯,张道陵虽然也建立了正一道,但张道陵的孙子还未建立自己的政权,益州已经被昱朝军队攻占。而且继承正一道的人也不叫张鲁。
本来真正的五斗米教创始人为张修,张鲁杀张修,吸取五斗米教教众和骨干,五斗米教也被后世误传为正一道前身,创始人也被误传为张道陵。
昱朝提前攻占益州,吞并之事自然没有发生,不过五斗米教和正一道主动合一,以抵抗昱朝的军队。
当然他们失败了。
不过起义军虽然被扑灭,但道教还是传到了京城,而且照旧受到了底层民众和世家的一致推崇,皇帝照旧看到了其中危机,心中暗生警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