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到时候就让杨毅住在我旁边的房间吧,我俩也好有个伴,说不准,二叔二婶也要借此机会让长平那小子单独住出来呢,届时我寻摸一下周边的私塾,一定要找个负责任的夫子,让杨毅和长平跟着去学习,旁的不说,能多识得几个字也是好的。”
看着周长宁脸上似乎是因为有了同龄人作伴而高兴的微笑,再听听他话里的内容,不得不承认,“私塾”两个字打动了杨永康。
杨毅身子不好,想以卖力气、种地为生几乎是开玩笑,他原本也就在存着钱打算送儿子去私塾读两年书呢,也无须他读出个什么名堂来,能识字,好找份轻松的活计,以后能够勉强养家糊口,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只不过,每每好不容易攒下的银钱,便会被冬日里杨毅突发的一场风寒又弄得见了底,今年倒还好些,杨毅未曾发病,可是逃荒路上、在东阳郡落脚,无一不是额外的开支。
因此,尽管晓得自家是明摆着占了便宜,但是听到周长宁这样说,杨永康心里在羞惭之余又不免感到了一阵轻松,为了儿子的未来,就当是他再厚脸皮一次吧,只不过,这一回,他无论如何都要想着法子先把欠周家的船票钱还上再说。
俗话说,父子连心,杨永康的想法又何尝不会影响到杨毅几分呢?只不过,相比较杨永康知晓世事艰难,杨毅的想法无疑就显得单纯天真了许多,他想得也很简单,早就听说长宁哥读书的时候还能找书肆的掌柜要来抄书的活计,相信他只要把字练好,应当也能找到类似的差事做的吧,到时候,多少也能帮爹分担一二,有他们父子二人合力,欠周家的无论是银钱还是人情,总有还清的那一天的。
周长宁自然是故意那样说的,他虽然不会有圣父心发作的时刻,但是对于自己本身就愿意使劲儿往上爬的人,还是能够伸出手去拉一把的,他说话的态度也很坦然,似乎并未发觉杨家父子俩窘迫的心境似的,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把那一两分不自在放下。
周家人很快就抵达了他们新买的宅子,中人的话也不算夸大,附近的环境的确很是幽静,是个适合读书人备考的好居所。
将宅子的钥匙交给了周大新,中人又介绍了一番这宅子的格局,当初那举人是考虑到万一以后全家会一起来陪考呢,这才将宅子买大了,各个房间里面的家具也都是置办齐全了的,现下正好便宜给了周家人,虽然用的木材都不是什么上好的木料,但是周家农户出身,哪有那么多穷讲究?看着这么多“物美价廉”的家具,高兴都还来不及呢!
中人前脚离开,后脚周长平便像是解放了天性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