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古时探险名家徐霞客曾进入过这神秘莫测的两界山,在山中走了七天七夜,最后竟又回到了出发之地。人们向他询问两界山里的情形。他神情恍惚,只是说:“阴阳路险,该当悬崖勒马!”人们听闻此言,更加深信了阴阳凶界之说。从此,两界山再没有留下过其他人类的脚印。
此后又过了几百年,两界山气候渐变,云雾深锁的景况不复再现,两界山慢慢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此时已是满清末年,西方文明骑着铁蹄肆虐中原,人们心智渐开,对于鬼神之说也不那么放在心上了。两界山渐渐有了人迹,越来越多,大多是从中原逃难来的,其中也不乏一些头戴黄巾的反叛人士。人多了,也就有了路。路名沿袭古时的叫法,称为阴阳路,一是人们为了表示敬畏,二是为了吓唬有意来犯的敌人。
两界山山险水恶,又有阴阳诡异之说,官兵们大多不愿涉足。故此,周围的土匪们都把贼窝往深山里挪。两界山渐渐成了土匪的集居地。土匪们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跟这时正侵略中国东北的日本鬼子没什么两样。原本已经在两界山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人们不得不又举家迁往山外。
国民党这时气势正盛,有枪有炮,有飞机有坦克,却不去打鬼子,也不来打土匪,而是去消灭据说有夺权野心的赤党了。土匪们没有天敌,又倚着天险,越发猖狂无忌,大白天的也会到附近镇上去搜刮钱粮,强抢民女。被抓进山里去的少女不计其数,却不见有一个人回来。人们渐渐又将那条进山的羊肠小道称做黄泉路,以相互警示。
土匪们天不怕地不怕,不信鬼不信神,无惧轮回不怕报应,却对两界山山神庙里的“阴阳师”颇为忌惮,敬畏有加。这“阴阳师”并不是什么泥塑山神,也不是那在世阎罗,而是一个白发苍苍、银须如柳的老道人。老道人原名潘震云,山西人氏,自幼浪迹天涯,四海为家,以占卜算命为生,后来行至两界山,见山上有一座破落的山神庙,久无人住,便在庙里定居下来,依旧操起旧业,也时常在庙里举行一些祭祀活动。一天夜里,门口突然撞进来一个蓬头垢面、浑身是血的中年汉子,气息微弱,已近黄泉。潘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