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惜乎自己了,所以才窝窝囊囊半辈子一事无成。
这一回,他一定要挺住。
王大成去会计室里跟谢老师交账,老曹突然进来了,笑哈哈地问王大成:“听小刘他们说金生这家伙干活很猛。”王大成说:“猛的一塌糊涂,磨的手上尽是大泡。”
老曹啧啧嘴道:“我还真是小看了他。”
谢莲华幽幽地说:“干活干的好有什么用,眼看就要高考了,说是来上补习班,也不见他出去找。我看八成是临阵当了逃兵,跑到这躲懒来了。”
老曹撇撇嘴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谢老师,都什么年代了,你这个老脑筋要改一改啦。”
谢莲华哼了哼,没有跟丈夫争执。
王大成站起来对老曹说:“车轱辘有点漏气,我去找老王补一下。”
叫上张金生,两个小伙就离开了11号仓库。晚上人少,张金生自告奋勇来开车,三轮呼啸着出了钢厂仓库区,把一个胖乎乎的保卫吓了一大跳。
南钢是南州最大的国企,这里的工人曾经拿着这个城市、甚至是这个省最高的工资,享受着这个城市、这个省最好的福利。在南州,有句老话说“宁进南钢当工人,不去江北当县长。”意思是江北的一个县长还不及南钢的工人待遇好。
钢厂的宿舍区很大,几乎是一个小城市的规模,路过几个小广场,看到许多人在伴着音乐跳广场舞。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十分热闹。
张金生心里有些感慨,若是他没有记错,南钢在2000年初被兼并重组,数以万计的工人高唱着《从头再来》从头来过。
转过几条热闹的街区,眼前是一片黑黢黢的生产厂房,为了节省电费,路灯只开一半。王大成扶着车把,小心翼翼地驶入一条黑黢黢的街道,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了两三分钟,眼前忽然一亮,是一个夜市。
夜市的摊主绝大部分是进城的农民,只有极少一部分是钢厂工人的家属,时间虽已是二十世纪末,中国这艘古老的航船即将驶入市场经济的蓝海水域,迎接狂风巨浪的洗礼。但在这里,计划经济的风气依然醇厚,端着铁饭碗的钢厂职工除非万不得已,是绝不会允许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去操持这种伺候人的行当的。
王大成把三轮停在一棵梧桐树下,没有上锁,就招呼张金生朝一个牛肉面摊走去。
“不是说修车吗?”张金生望着不远处昏黄路灯下修车的老头,有些纳闷。
“不着急,先吃饭,今天我请客,不许跟我客气。”
张金生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明白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