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隐藏在其下的是试探,试探这位“教皇”的深浅。
不止基督学者,伊斯兰学者同样想试探这位“教宗”的深浅,与基督学者相比,他们对打败穆斯林联军的宋周两国还隐约有一些敌意。
名可秀没有回避这个试探。
她说道:“人的生命,是天地赋予。”
天地是什么?
——儒家认为是天道。
——基督教认为是上帝。
——伊斯兰教认为是真主。
正因为这个“天地”在不同信仰的学者心中被赋予特定的代称,所以名可秀这句话得到了与会所有学者的认同。
这句话,似乎与学者们争吵了十天的阿吴案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是奠基的一句话。
她说道:“我们华夏有位圣人,他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天道之下,万物都如蝼蚁,没有特别的高贵,也没有特别的卑贱。所谓高贵卑贱,是人的定义。用佛教的话讲,是众生平等;用基督教的话讲,人人都是上帝的选民,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说法,但其核心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有人格。”
什么是人格呢?
名可秀用了“人格”这个词,这个词让通译为难了,如何翻译呢?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似乎都不贴切,应该不是枫山先生要表达的意思。
名可秀做了个制止的手势,意思是暂不翻译,两个通译都松了口气。
在座的国外学者一看名可秀的手势也都明白了,必定是出现了让通译很难意译的词,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各国的文化不同,有时一个简单的词语翻译很可能要联系上下文译出一长串来才可能表达得准确。
名可秀先用中文诠释什么是人格。
人都有命格,这是天生赋予的。什么是命格呢?命运的格局。我们说命由天定,这是说命运格局的范围是天地赋予的,不能改变。就如孔子生在春秋,这是上天注定的,他没办法改变,而处于春秋这个诸侯争霸的时代,就注定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不会为诸侯重视,这注定了孔子不受重用的命运,他无法改变。但是,命运的另一半又不是注定的,它的结局来自于人的选择,孔子选择了教育,有教无类,于是他成为万世师表;如果孔子一心一意追求为官治世,那就注定郁郁不得志的一生失败,没有今日的“圣人”了。
名可秀说的这些,不是她自己的无中生有,而是解读《易经》的道理,宋周的学者们都懂。
但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