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点一点量过,少有自在的时候。我们下头服侍的人,规矩抓得更严整,朴家还算是宽厚良善的人家。”
一个中年男子自布帘后出来,走到茶座中心空出的台上,开口便笑道,“列为客官,今日我们接着说京里最时兴的话本《三生缘》,讲的是第二世,两人投身公子小姐,阴差阳错破镜重圆的故事,请听……”
几人听得一阵,有生气得狠了,反而沉住气。
周遭的人听得如痴如醉,她不欲生是非,低声与几人道,“可恨这些话本,还将这些东西奉为圭臬,不写人要守的规矩就显不出人的富贵,看不到人的苦楚。小姐就要恭敬温顺,浑身的本领只在管家理事上头,偶然生意家产管理得好,也个个安分守己。动不动就抄写佛经,修身养性,养出一肚子窝囊。有什么好?难道不觉得这压抑,叫人喘不过气来。”
小婵深以为然,接着有生的话说,“小姐夫人地叫着,身上是绫罗绸缎,头上是珠翠金玉,舒坦是舒坦,这就自在了?非得蓄养忠心的仆人,造出不食人间烟火的楼阁,寻些无聊的琐事在脚上系上绳子,头肩上比把尺子。”小婵皱眉,“简直莫名其妙,就是以往真有这样的境遇,怎么还在话本里写这个,叫人看了听了莫不是真以为要把家里的女孩儿像这么管教,总没有女孩的好日子过。十几岁的女孩什么样,就满心想着成婚生子,实在过分。”
“可见专有人臆想,越是缺什么,越是按着自己的模子描画。按她们这番道理,皇家岂不是最讲礼仪规矩,讲个屁。”有生点了酒,咕噜噜一盅下肚才畅快。
银莲把她们俩的话听完,正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公子小姐才不可怜,照你们的说法,他们已经是在权力格局中的人上人,虽然被束缚着不能随心所欲,可平民百姓的束缚,谁又会专门来说,我才不同情他们呢。”
“谁在此处喧哗吵闹,”一队官兵忽然围拢不远处的棋馆,齐齐拔刀,茶馆众人作鸦雀散。
街上仍有人躲闪不及,留在原地不敢妄动。
百合几个互通眼色,和茶馆里头其它人一起坐在原处,不再交谈,只留意那头的动静。
一盏茶的功夫,官兵收队,先前热闹的气氛不再,街上的人赶着回家。
棋馆里看过热闹的人都懊悔不已,什么热闹能看能听都有讲究,实在不该瞎凑热闹。
小邦和朴新从棋馆过来,眉眼打扮微微变动,茶馆主人仍是警惕不已。
杜鹃不久后赶回,分发路引,七人便去旅馆安置。
杜鹃吞吞吐吐,路上冒出句,“我看见姑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