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王法,不服管教一案。
“依诸位之见,该如何处置袁怀良呢?”
“皇上,如此胆大妄为之人,何以为一方父母官,应押往刑部重处。”一个说话都颤颤巍巍,连带嘴巴漏风的老官,第一个跳出来呼吁。
“皇上,依臣之见,不可只听一家之言,理应详查。”说话的为刑部侍郎齐易,年龄不大,却是难得老成持重之人。说出来的话也稳妥。
“齐大人如此说,是在怀疑扬州刺史吗?皇上,扬州刺史忠君为国,任扬州刺史五年,成绩斐然。皇上明察啊……”
明明是吏部的事情,户部的王大人却喊的挺凶。
旁边一声冷哼,又一人出列说:“王大人,谁不知那扬州刺史王金城是你的侄子。”
“梁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哼!王大人难道不明白?”
礼部尚书梁宽,自来跟户部尚书王锐不对盘,遇事总要较真儿几句。
“你……”
若不是在朝堂之上,王锐险些都要冲上去与梁宽打上一架了,也不看看两个人加起来都超过百岁的人了。
宣帝却不耐看他们的针锋相对,高声喝道:“行了。朕是问你们要如何办,不是听你们吵架的。伍爱卿,你是吏部尚书,你说该如何办?”
吏部尚书伍寿博,妩贵妃的大哥,宸王的娘舅,伍子曦的爹,宦海沉浮几十年,若是连皇上的一些心思还猜不透,那他也不用再要头上的乌纱了。
慢条斯理的说:“启禀皇上,弹劾一事历来易起纷争。袁怀良为今科同进士,初到安宜上任,若是真有错漏,也可能是因为急于立威。然齐大人所言甚是,不可偏听一家之词。不过,臣未曾听闻扬州刺史王大人与袁怀良有宿怨,亦不能说王大人诬陷。故,臣也认为要仔细追查,以正风气。”
说了半天,实则是未曾表态,那所谓的“以正风气”也没说是针对何人。
宣帝微微点头,甚是满意伍尚书的回答。据此吩咐道:“既如此,此事吏部、刑部同办吧。年关将至,此案不可拖延。”
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共同答应“臣等遵旨。”
“诸位爱卿可还有本要奏?”宣帝扫眼看过大殿上的一干臣子,无人应声。遂又说:“既无本要奏就退朝吧。”
“退朝……”年亮一声高唱,宣帝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中摆驾离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宣帝前脚刚回到承晖殿,有人后脚跟至。
皇上看也不看请安的人,倒是调侃道:“起来吧,你什么时候这么守规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