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架敌机进行交叉攻击。
J—20A的性能比不上F—22A,但是使用的中程空对空导弹绝对不比F—22A的差。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PL2D,但是肯定熟悉这种导弹的外销型号,即SD0D。与外销型号相比,PL2D的最大差别是配备了一体式冲压发动机,最大动力射程由八十公里提高到一百二十公里。虽然美军也研制了采用冲压发动机的AIM20D,但是没有批量采购装备部队。
在尾追攻击状态下,PL2D对F—22A的不可逃逸范围高达六十公里。
只要发射导弹时的距离在六十公里以内,就算F—22A以两马赫的最高速度逃逸,也逃不出PL2D的攻击范围。
十六枚导弹攻击四架F—22A,只要美军飞行员的反应慢半拍,被击落概率超过九成九。
只是,展鹏飞用火控雷达锁定F—22A,等于警告了美军飞行员。
四架J—20A刚把导弹发射出去,四架F—22A就分成两批,朝相反的方向机动。
美军飞行员确实是老鸟,不但反应速度快,而且立即采取了正确的规避措施,因为一架J—20A不可能同时锁定朝两个方向规避的四架F—22A,至少需要两架,而且J—20A必须分散追击。
“洞三、洞四,咬住西边的,东边的交给我。”
“洞三明白。”
“洞四明白。”
四架J—20A分成两个双机编队,呼叫代号“洞三”的J—20A还启动了火控雷达,锁定向西逃逸的两架F—22A。
F—22A机群分散后,开始机动规避。
战斗机规避导弹,靠的不是敏捷,没有哪种战斗机的敏捷性超过导弹,只能进行垂直机动。
即便是PL2D这种采用冲压发动机的导弹,与目标的最大高差也不能超过一万米。
F—22A的飞行高度大约是八千米,只要在被导弹追上前爬升到一万八千米以上,就能化险为夷。
美军飞行员显然明白这个道理。
东边这两架F—22A直接转为爬升。大概是烧掉了大量燃油,重量大幅度降低,F—22A的爬升速度十分惊人。
雷达测算出的数据是,两架F—22A的爬升率超过每秒二百五十米!
这是八千米高空,不是海平面。在这个高度上,J—20A把重量降到最低,最大爬升率也只有每秒二百二十米。
展鹏飞别无选择,为了继续锁定敌机,以及再次发起攻击,只能跟敌机一同爬升。
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