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训练,一直很努力地“工作”着:折腾来折腾去,横着挪,竖着推。
我在一旁夸奖孩子,家长说:还不行。这个家长锻炼孩子的意识值得称道,我准备配合她一下。我说:你的孩子真了不起,一般的小孩根本就不敢做这样的事,也不可能做这样的事。你看他搬得多起劲呀!我已经观察了很长时间,他一直在做,而且是很认真地做,这个小孩以后肯定特棒!
在这里,我把我的方法和她的方法结合在一起,给了孩子更好的感觉,孩子果然更卖劲了。我对他母亲说:说不定孩子会想出更好的办法来。
孩子折腾了一阵,忽然发现路边有两根长长的树枝,他灵机一动,把两条树枝铺在地上,再把那箱雪碧挪到树枝上拖着走,果然比刚才快多了。我进一步夸奖他:这个孩子真棒!
我想,这位母亲的做法和我稍微加进来的一点做法是一个完整的做法。母亲已经做得很不错,敢于严格训练孩子,这时,再加上一点鼓励和欣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就有了创造性。而对于孩子的创造性,又要给予更加充分的鼓励和赞赏。
那么,这个小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这个操作呢?在母亲的关注下,还有一个陌生叔叔的关注。他是在一个环境中进行自我训练。要知道,所有的人对环境都非常敏感。
又一天,我看到一个母亲领着一个五六岁的儿子踢球。另一个母亲领着一个三四岁的女儿,站在一边看男孩踢球。为了使女儿得到锻炼,母亲就鼓励她说:你去和哥哥一块踢。女孩有一点犹豫,想去,又不敢去。这时男孩说了一句话:我不愿意和她踢。
一瞬间,我观察到小女孩脸上是一个特别沮丧的表情。妈妈再鼓励她时,她抱着妈妈的腿,怎么也不肯过去。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个打击是相当大的,这和大人遇到打击时差不多,但是家长们一般不注意。举个例子,在舞场上一个人邀请另一个人跳舞,对方说:我不愿意跟你跳。他绝对特别沮丧。小孩和大人的心理是一模一样的,小女孩心里特别难受,那一瞬间她自卑,自惭形秽,缩在母亲背后。
我当时就在旁边配合她的母亲,我说:你上去跟哥哥踢,没关系,哥哥会跟你踢的。我又对男孩说:你多棒啊,你教妹妹踢几下。你踢得真棒。对,你往妹妹那儿踢。
球就滚到了小女孩面前,小女孩不敢踢,她的妈妈就鼓励她。她轻轻踢了一脚,那一脚没踢多远,她妈妈说:你平常踢得挺好的,怎么这一脚踢得这么没劲呀?我说:这一脚踢得挺棒的!这时,要赶紧鼓励。
踢了两个回合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