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的爱、包括精神上的空虚都寄托在对孩子的照顾上。可以这样说,她在管理孩子的时候,其实还不是说孩子需要这样,是她自己需要这样。
因为你没什么事情干,只有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才有幸福感。因为你没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爱情来丰富自己,你只好用对孩子的爱来丰富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使家长们失去对孩子未来成长的理性判断。对孩子的溺爱、无微不至,与孩子紧紧地拴在一起,由此产生各种病态的情结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对孩子的学习和消费,许多家长有一种攀比心理,这种心理是家长的虚荣。他并不是为了孩子好而去买这买那,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别人家孩子有,他也要有。很多家庭买了钢琴,只是个摆设,可是他宁肯牺牲其他的生活需要来购买这些东西。这是一种攀比,这样做的结果并不一定对孩子有好处。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原因。
美国一位著名的喜剧演员说过,他从学校毕业的时候,爸爸给了他一枚硬币,说你去买一份报纸,从第一页一直读到最后一页,把广告都读完,然后你根据这张报纸上的广告去找一份工作。这位演员说,他终生感谢父亲对他的这个安排。我们现在千万不要因为做家长的虚荣,在这种攀比中对孩子产生不好的腐蚀作用。
第八,我们的这一代家长可能各有自己人生的坎坷,甚至自己在青少年时代学都没有上完,同时大多没有经历过高物质消费,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偿。我没有上过大学,我没有很好地享受过,但是我的孩子有了这些条件,这表明一种心理上的补偿。
这一切深刻的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文化上的原因,使得家长不知不觉地、互相攀比地以对孩子有害的溺爱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孩子,结果对孩子并不利。
希望家长们能够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在物质生活方面把我们的溺爱去掉,另一方面,在孩子的生活自由度方面,对他们的自主意识给予尊重。真正做到不溺爱,同时又比较民主,我们的孩子反而会发展得更好。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对这种溺爱式教育方式都有逆反情绪。你对孩子曾经很宠爱,有一天你发现这种宠爱造成了不良结果,你稍微想严厉一下、想批评一下的时候,孩子的反应非常强烈。
家长应该知道,一定要从比较小的时候,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方针。如果你现在已经因为一些不妥当的教育方法,产生了不良的结果,那么,现在要逐步调整。
调整的时候,希望你们的决心要下得快,做法则要温和。不要说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