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捞不到更多的好处了。一个叫小山丰太郎的无业游民在李鸿章前往日本马关乞降的路上用手枪打中了李大人的左颧深入左目之下。李大人当场昏迷,但他轻伤不下火线,很无畏地说道:“……,伤势不甚要紧,即使为两国重修和好而死也是值得。”最后很顺利地在屈辱的条约上签下了大名,为广大日本愤青消了气。
【感谢订阅,感谢推荐,感谢关心本书的书友们】
第一第175章 【迷惘的清国上层】
第175章 【迷惘的清国上层】
气越来越大的《风雨报》以上海为中心陆陆续续、地向外围扩散。现在它的扩散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也发行的份量也多了很多。京城里已经有了三四家偷偷摸摸贩卖这张报纸的商家。只要二三天时间,上海出版的《风雨报》就会摆在京城一些高官书案上。
“翁师傅,这《风雨报》预测很准啊,俄国果然拒绝了少先生的调停建议。”光绪脸上说不清是高兴还是悲伤。
翁同平和地说道:“这次李中堂确实太性急了一点。一位知兵之人应该清楚能战才能求和。”
光绪说道:“失一次脸面倒没什么,我大清失脸面的次数不在乎多一次。朕就担心他一门心思想着调停,连备战都没有,那情况就严重了。将来的后果可不仅仅是丢脸的问题了。”光绪话说得相当平和,但眼里闪过一丝厉色。
他接着说道:“但愿他能读读这篇文章,朕看这文章说的对,英法日俄德还有那个美国,没有一个好东西。都想从我们大清挖一块肥肉才好。李鸿章啊李鸿章,朕该说你什么好呢?”
光绪的话明显透露出对李鸿章的不满,但翁同脸上并没有得意。等光绪说完,翁同说道:“少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想让太后的大寿平安祥和,所以……”
光绪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了好久才说道:“合纵连横,远攻近交,说起来当然好,可我们拿不出一点实力来,谁会和我们合纵,谁又会和我们连横?”
翁同小心说道:“皇上不是把这《风雨报》给查禁了?”
“查禁?”光绪听了一愣,非解地问道,“翁师傅为什么这么说?”
“让些小民议论朝政太危险了,此缺口一开,将来朝廷的威信就会一步步下降。朝廷什么行动被报纸这么一议论,还有什么尊严可言?这次他们就公开说朝廷目光短浅,说大臣不顾脸面乞求……这不是侮辱朝廷吗?”翁同担忧地说道。虽然他对李鸿章有私怨,但他更关心光绪皇帝的未来。
看到翁同脸上地凝重。光绪这才沉思起来。犹豫着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