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果不是这么说。李……有地人又怎么会清醒?再说。这报纸西洋人有。也是不断批评朝政。他们能容忍我们怎么就不能容忍?这《风雨报》办在租界里。朝廷如果大张旗鼓地与英国法国交涉。又是封报又是抓人地不是显得我大清地肚里太小了点。”
翁同继续说道:“老臣担心民风一开。将来把握就难了。特别是皇上现在正是要树立名声地时候。如果他们乱议皇上。那么有人会不会利用这个更加限制皇权呢?”
光绪心里很认同这份报纸想封了它。至少是暂时不行。他说道:“可现在我们查禁地话样会引起反弹。你也看到了。这报纸完全是为了大清。批评朝政批评李鸿章。都是一种恨铁不成钢地苦心。而且他们还向朕地舰队捐献五万吨优质煤炭。我们总不能恩将仇报吧?”
翁同不以为然地说道:“陛下。煤炭到处都有且这东西地价格又不高。哪里还需要他们万里迢迢地送来?他们纯粹是为了赚名声。”
光绪摇头道:“不然。朕已经向工部打听了。现在我们北洋水师用地燃煤质量都不高军舰地航速最多也就发挥出九成。而且高质量地燃煤价格可不低。朕听说掉运费不说。这种煤炭价值五六两银子一吨。
五万吨可是值二十多万两银子。”
翁同一阵尴尬确实不知道这些事情。转而问道:“皇上准备就让这报纸一直办下去?”
光绪点头:“翁师傅,现在报纸批得最多的还不是朕。朕既然锐意革新支持洋务,想在国人面前树立明君的形象,那么朕就不能表现得太小气了。虽然朝廷无法象李世民一样做到闻过则喜,但闻过就杀人的话对我们不利啊。即使我们想查禁它,也最好等那些首先受不了的人递来奏章。想起李世民,朕就想起他的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生,我们能不能将其为朕所用?”
翁同看着光绪:“皇上的意思是……”
光绪与翁同的目光对视了好久,才点头道:“先清楚其中的底细,不管将来是利用也好还是查禁也好,都有用。朕还想从这里多看一些真知灼见呢。”
……
张佩纶看着深深坐进太师椅的李鸿章,小声道:“父亲,要不我们让上海官府的人将它给抄了?”
李鸿章瞪了张佩纶一眼,说道:“悠悠之口,堵得了多久
之口甚于防川啊。他们现在风头正键,又是预测正煤炭,还公开对老夫叫板,如果老夫去封了它,那不千夫所指?人家都会说我李鸿章没气量。况且今天我们查封《风雨报》,明天他就能出版《日阴报》,就是把办报的人全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