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省长官和政事堂宰相们的署名。只有这些署名同意通过,才算是具有真正效力的诏书,否则就只能算是皇帝的中旨。朝廷和官员们可以拒绝执行。
当初易风搞这套出来的时候,也是为了朝局长远的健康发展,谁成想如今却立即成了束缚自己手脚的障碍了。
“召纳言入宫。”易内命内侍传旨召李纲入宫。
和往常一样,李纲穿戴的一丝不苟,让最挑剔的监礼官也挑不出半点失礼之处来。
“到饭点了,先生先陪我吃午饭吧。”易风对这个老头有些无奈,前后当过太上皇和今上两位皇帝老师的李纲,脾气是出了名的固执,甚至被朝臣们称之有些刻板。
“陛下召臣前来。定然有要事相谈,还是先谈事吧。”
“今天的午膳可是很丰富的,红烧牛肉,炖野鸭子。还有一道烤蛇肉,另外还有宫中新酿的麦酒,用冰镇上。味道极其不错,错过可是要后悔的。”易风笑着道。
“还是先谈事吧。本周老臣轮值政事笔,都省还有许多事情等侯臣去处理呢。”
易风摇了摇头。这个李纲就是这样,连皇帝的面子也半分不给。
“是这样的,秘书监魏征告诉朕,先生连续三次在门下省拒绝了朕的税制改革诏书,这有些不太合适吧。之前朕也与先生等宰执们在这里通过气,讨论过关于税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税改十分急迫,都火烧眉头了,怎么诏书到了门下省却被驳回,还是三次?”
“老臣也知道国家财政艰难,如果不改革,朝廷根本无力供应数十万大军,更不可能支撑起军方的战事。可陛下的新税法,有些地方并不合情理,而既然陛下让老臣担任纳言之职,而门下省又深负审议封驳之责,那老臣就不能尸位素餐,明明看到了不合理的地方,却视而不见。如果陛下只是需要一个人署名而已,那么让谁来任此职都行。在陛下未将老臣调离之前,老臣就得尽职尽心。”
“新税制哪些地方不合理?”易风倒是不意外李纲这般不客气的如实回答。
李纲道,“陛下的税制改革计划老臣也仔细研读过,国家如今的租庸调税制的根本是均田制,有均田制才有租庸调,才有府兵。陛下眼光如炬,早已经看到,随着天下安定,人口增多,用不了多少年天下必然无地可再均,到时朝廷的租庸调税制和府兵制也会成为无根之本,难以长久。现在提出改革,这是好事。对于将租庸调改为两税法,臣也并无意见,新的两税法,朝廷一年能征收近三千万贯税赋,是原来的三倍,这些多出来的税收多是那些贵族豪强地主官员们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