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君主不愿意自己有不受控制的权力呢?法家制度为君主的绝对专制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理论基础和完美的实践经验。刘邦不会抛弃,刘恒也不会抛弃。所以,贾谊向刘恒建议恢复朝廷士大夫尊严那套,显然是与虎谋皮,完全不合时宜。刘恒不但不想那么做,反而绞尽脑汁地思虑强化君主的权威。任用吴公和张释之等文法吏为廷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虽然贾谊是如此的才华横溢,刘恒心中喜欢,却一直没有把他留在长安以备顾问,实际上就表明了他对贾谊的厌烦。当然,刘恒究竟是个爱才的人,他把贾谊贬到梁国,当自己爱子的太傅,也说明了这一点。为儿子选了个好老师,同时又避免了他老在自己耳边唠叨,可谓一举两得。
贾谊的遭遇,实际上是怀有儒家士大夫情节的所有传统知识分子的遭遇,它昭示着我们,西汉的儒家已经不可能像先秦的儒家那样保持独立的尊严了。他们必须要和众多的文法吏一样,成为皇帝御用的奴才。
小章:第四集
就在刘恒高高兴兴地培养文法吏的时候,一个倒霉鬼撞到了枪口上。
这个倒霉鬼叫薄昭。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薄昭是薄太后唯一的哥哥,被封为轵侯,先后拜为车骑将军、卫将军。周勃也拼命拍他马屁,把刘恒给自己增加的封地全部送给他了。后来周勃下狱,薄昭在薄太后面前为周勃说好话,很痛快地还了这个人情。薄昭这个人为人开始还算低调,可是究竟富贵久了,难免生发一丝骄气。文帝十年的一天,薄昭竟然头脑发昏,杀了朝廷使者。具体为了什么,怎么杀的,史书上没有记载,传闻纷纷,扑簌迷离,所以一时之间,谣言满天飞。有一种传闻还说,薄昭杀的不是朝廷使者,而是一个宫中侍郎,甚至杀这侍郎的前因后果都编得有鼻子有眼,非常生动,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有一天薄昭和文帝一起玩博棋的游戏,薄昭输了,应当罚饮酒。这个侍郎就神气活现地给薄昭斟酒,薄昭这时可能喝多了,有点头晕,就不肯全喝。侍郎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侍从之臣,皇帝又在身边,呵斥薄昭,要他喝干净。薄昭好歹也是将军,见一个小小侍郎呵斥自己,不禁勃然大怒。但皇帝在跟前,又不敢发作,只能怀恨在心。后来打听到这个侍郎轮休出宫的日子,就派了刺客,将这侍郎杀死。
当然以上都是无稽之谈。总之使者代表皇帝,杀使者不是好玩的,罪当处死。薄昭虽说有点害怕,但究竟怀有侥幸,心想自己是皇帝唯一的舅舅,皇帝怎么也得给点面子罢。当年淮南王犯了那么大的罪,皇帝也没有名正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