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融为汉末大家,文学书法皆有极深造诣,围绕新字体询问姜述相关问题,从书法画技逐自扩展到文学历史,姜述逐一回答,所言融合了数千年文化艺术的精华,许多见解独树一帜,令人眼目一新。一席话后,孔融不由抚案长叹,深谓后生可畏。
古时通讯落后,经常以讹传讹,传言到了千里之外,往往面目全非。姜述此番一鸣惊人,本是可喜可贺之事,姜战高兴之余内心却生忧虑,担心今日之事传开,若被有心人故意引导,惹起皇家猜忌,不仅非福反会引来大祸。姜战想到这里,不由怵然失惊,心思对策补救,想起姜述所作《爱莲说》,不由暗有定计,谓孔融道:“数日前述儿曾作一文,数语甚是精妙,请文举兄指正。”
第一卷姜述篇第17章青州笔会3
自从姜述听说孔融到来的消息,本欲凭借诗作闻名,未曾料到楷体字引起这般轰动,始料未及,暗生悔意。闻听姜战之言,便知姜战之意,欲借《爱莲说》所喻,提升道德名声,以释皇家之疑。
孔融笑道:“既有妙文,正合笔会荟萃文章精华之意,姜家公子切莫藏私。”
姜述当下让侍者铺纸研墨,默写《爱莲说》。孔融站在姜述身后,初时只是体味书法笔意,及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时,不由拍手称绝,道:“此传世绝句也。”再看下文“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孔融评道:“但是此段,足可名垂千古也。”
再观结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忡远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待姜述全文写完,孔融通篇朗读,体味良久,叹道:“姜家公子之才,远胜于我;姜家公子之德,世人难有与其相论者。”
田希问道:“此文可谓文才斐然,然其年方九岁,尚未成人,如何能高论其德?”
孔融道:“此文突出运用衬托之法,菊正面衬托,牡丹反面衬托。莲花是文人笔下高歌咏叹之物,但多数文人皆惊叹于其清姿素容,将其形诸笔端;而此佳作独辟蹊径,重点描述莲之品质,歌颂其坚贞品格。写出此文之人,定然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视追名逐利者。若非品德高洁之人,安能写出此文?”
孔融谓主薄王修道:“叔治文评扬名天下,请评此文。”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设社,王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