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去非微眯了眯眼,思想半日,方抬抬下颚,示意石启答话:“这事你又如何打算的?”
“牧民之长,百责所从,大司马的话下官不敢忘怀,”石启正襟危坐有些乏,遂往前抻了抻身子,“此事下官不是危言耸听,大司马绝不可大意,历来这样的教义最易蛊惑人心,败坏风气,一旦为别有用心者利用,那便是国朝大患,下官再察辨些时日,如有妄书,取而火之,如有妄人,为首者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养奸。”
成去非笑了笑,同史青碰了碰目光:“大司农听听,府君这是在巴蜀偷读了不少书,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司农可有要说的?”史青谦虚一笑:“民者失于教养,府君还需多费心,诚如府君所言,此事当慎之重之,是故定谳也当慎之重之,勿使蔓为大狱,延祸无辜。”他素闻石子先威名,此刻委婉提醒,成去非早听出其间深意,点头道:“大司农所言,也正是我所想。”
“大司马仁心,大司农仁心,下官受教。”石启草草应了,心下却不以为然,小民亦有奸邪之心,小民亦无是非之明,身居高位的大司马还是太过仁慈了,正如是想,成去非一面遮袖饮茶一面已问道:“看来府君并不认同。”
石启一惊,愣怔片刻,却也不否认,索性道:“大司马一直说治国之道,首在立法,法之不立,民不知其所从,有功不赏,有罪不杀,就是尧舜那样的圣人也不能大治,大司马勿要小瞧了这些黎庶,趁空生乱怀有歹心的大有人在,那愚昧无知的也大有人在,下官牧民归牧民,但该惩治者,绝不会手软。”
史青笑接道:“大司马,府君可谓深谙《尚书》所言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啊!”
“你是丹阳郡长官,自然照你的规矩来,”成去非听他所言也有些道理,不再多言,看看外面天色,似是黯淡几分,春雨密如丝,这大约是最后一场春雨了,他起身踱步至门前,“今日所谈之事,待有了定论你再修书陈词罢,你身上有伤,就不扰你休养了。”
话说间他已往外走来,石启忙跟着相送。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成去非途经院子里两株果树时,抬首见那杏子已然熟透,不禁问道:“怎么熟的这般早?”石启答道:“这叫麦黄杏,眼下麦子正该收割了,要不下官打下几颗大司马带上?”丹阳郡稻麦兼种,因此间旱地不少,麦、粟、菽等中原作物反倒适宜于此地种植,头年十月种下冬麦,来年的五月便可收获了。
日暮杜鹃啼,隔着细如烟的雨幕送至耳畔,成去非凝神听了片刻,一笑摇首:“罢了,留着你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