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用铜包边。镶嵌了个握把,让秦琼带上了一千来片去了,这一千来片里。以火为单位,每火兵士配一个,在日头下一放,很容易就能将一堆的枯草引燃,河北之地的这个时候,什么最多?自然就是枯草干木了。
秦琼带走的不光有镜片,还有几万个带齿的钢鞋垫,鞋垫的构造很是简单,一块钢板,四边都切出一分来长的利齿。再折弯向下,用的时候,兵士们只要将其绑在鞋底上,在冰上就非常容易行走奔跑,甚至连斜的冰坡也能很轻松的站稳和走路。这在做出来的当天,就已经在校场上试验过了的,有了这个可以在冰上行走的玩意,秦老头是乐得哈哈大笑,说此战若是不胜,他也不回来了。就在外冻死算了。
徐国绪也同样的带走了几万个,他不是自己用,而是要带给东治的水军将士用。至于引火用的镜片,他不用带,因为建州水军里那些建安出身的兵士全都掌握了就地取材用冰来做这种镜子的技艺,一个兵士盏茶工夫就能做出两三个好用的来,犯不着多带一个东西在身上,累赘。
当徐国绪愁眉苦脸的来找王况,说是那制冰的药粉这几个月里无论内府和器监的匠人们如何的加班加点,才只得了千斤,这一千斤怎么够用哇?一次最起码也要用上几斤吧?一千斤只能用几十次,在那茫茫大洋上漂着,一漂就是几年,这可怎么办才好?王况听了哈哈大笑:“你个夯货,那被水溶了的,你再拿到日头下晒,将水份晒去了,不就又可以反复用了?只要保管得当,这东西又不是用一次损耗一次的呀,这一千斤,一艘楼船可以分几十斤,足够大家用的了。”
徐国绪这才欢天喜地的,大洋上一到夏天,可就是烈日当空,热得紧呢,若是这东西可以重复使用,那就不用愁了,几十斤虽然不能保证一艘船上所有人都吃到冰镇的,但至少,可以在不用的时候,整出点冰来,存在底舱的冰窖内,积少成多,等到需要大量要用的时候,不就可以拿出来用了么?
秦琼一行人没人送行,因为征高句丽不可能是他一到就开打,还需要准备一些时日才行,所以他的行踪必须要保密,不能被高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