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了。”刘同寿彻底明白了。
“不错,同寿的领悟力果然非凡。”张孚敬抚掌大笑:“这个道理,即便是老夫,也要到入了官场数年后,才真正想通呢。”
刘同寿摇头叹息,这哪是领悟力高的问题啊,分明就是经验之谈么。当了进士还不算,现在还要当翰林,自己这神棍当得好像有些不务正业哇。
没办法,这就是嘉靖朝特色。
第191章 殿试
殿试又称廷试,始创于唐代女皇武则天,宋代形成常制,是科举考试中最后,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会试的名次只是暂时的,在殿试上将会重排,名次高低,与未来仕途的顺畅与否,是息息相关的。
不过,对名次的追求,并不是人人都相同。一般来说,只要不出太大的意外,殿试是不会黜落考生的,名次再低,也有个同进士出身的待遇。
比起考个不上不下的名次,然后在京城苦熬,还不如外放出去当个七品县令呢。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仕途虽然相对黯淡,但好歹能落下些实惠。
正因如此,眼下的考前气氛中,少了几分紧张不安,充斥的,是兴奋和跃跃欲试的情绪。
考生们比官员到得早,寅时未过,便聚在宫门前候着了。当刘同寿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票跟班抵达宫门时,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众士子呼啦啦一下就围上去了,争相拜会今科领班。
同科同年,本来就是最值得珍惜的人际资源,士子们的宦途才刚起步,宦海凶险,多结奥援方是王道。而本科当中,最值得结交的,不是刘同寿还有哪个?
要知道,名正言顺的结交天子近臣,这种机会,一百年都遇不上一次啊!通常来说,天子近臣都是没有功名的,就算攀附上了,得了眼前的便宜,日后也总有被清算的一天。前朝依附的刘瑾的那些文臣,就是最好的例子。
正常情况下的政争失败者。通常都能保全身家性命,只是丢官去职,而刘瑾倒台后,一众党羽都是遭到了全面的清算,身死名裂不说,连家人都无法保全,怎么一个惨字能够形容?
如今则不同。尽管世人皆知,刘同寿是靠神棍的手段上位的,但皇上下了旨。然后朝廷有了公议,准他参加科举,最后他还中了式!不管过程如何。结果就是,他现在已经洗白上岸,摇身一变,成了新科进士,未来的前途无可限量!
这样的潜力股,不上赶子结交,又更待何时?
“刘年兄,在下是无锡王立道,家父晚年由儒入道,在下也获益良多。在下与年兄既是同乡。机遇也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